時報創刊30週年特刊丨筆尖上有蒼海 揮毫處起風雷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陳凌馨

《中國經濟時報》於1994年創刊,與其說是橫空出世,不如說是應運而生。這一年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體制改革攻堅年:我國正處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前夕,財稅體制改革、外匯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密集出臺,尤其是確定中央與地方分配關係的分稅制和人民幣匯率並軌等大動作影響至今。這一年也被國際上公認爲全球化起步的第一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研中心”)在這個歷史節點上創辦《中國經濟時報》,可以說是超前佈局。

《中國經濟時報》創刊之初就提出:要辦一份中國最好的經濟報紙。這一點深深地吸引了我。1994年底,我如願以償入職中國經濟時報社。作爲一名年輕記者,當時的我曾懷着“以筆記史,以筆爲旗”的宏願,追求筆尖上有滄海,揮毫處起風雷。還特別膜拜意大利女記者奧莉婭娜·法拉奇和她的《採訪歷史》。我認爲,幾乎沒有一個職業比新聞人能更直接、更真切地見證和感受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

《中國經濟時報》創刊之初,我一直在總社編輯部工作,後來由於報社發展的需要,受命到青島籌建記者站。建站以來,我一直在這裡深耕,以致多年後一些國研中心的領導說:“你愣是把青島幹成了革命根據地!”

在與《中國經濟時報》同行的日子裡,每一寸時光都有歡喜的樣子。藉助《中國經濟時報》這個平臺,我和同事們能夠以財經報道的視角,見天地、見衆生和見自己。我們見識和領略了撲朔迷離的資本市場和鐵馬冰河的改革征程,採訪並結識了一些改革發展中的風雲人物,包括敢作敢爲的官員、有深邃思想的學者和有卓越建樹的企業家。正是這些人、這些事,繪就了真實而雄渾的改革畫卷。

多年來,《中國經濟時報》有足夠的媒體素養和公信底蘊,在全國經濟類報紙中獨樹一幟。每逢重大題材或關鍵節點,《中國經濟時報》總是以精準的政治站位和敏銳的新聞觸覺,開展深度報道或政策解讀。這既是《中國經濟時報》一直廣受政界、商界和學界歡迎的原因,也是《中國經濟時報》與改革同步、與時代俱進的真實寫照。

回望3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經濟時報》始終在親歷也在記錄我們波瀾壯闊的改革年代。同時,與所有紙媒一樣,我們的報紙也面臨着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強烈衝擊,各種壓力有增無減。爲此,2014年,國研中心提出:“時報社應抓住中心開展高端智庫建設試點的重大機遇,努力打造與建設高端智庫相適應的智庫媒體傳播平臺。”應該說,從那時起,時報人就開始探索從經濟類報紙向智庫型媒體的轉型。

2023年,國研中心黨組和報社黨委決定,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快探索智庫型媒體轉型之路。作爲具體實施路徑,社黨委同步推出了《中國經濟時報“智庫媒體影響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從而奠定了《中國經濟時報》的戰略定位和主攻方向——打造有影響力的主流智庫媒體。一家媒體最頂級的自信和最決絕的救贖,就是願意做困難但有價值的事,這是《中國經濟時報》堅守長期主義的必然選擇。

媒體融合發展無疑是中國經濟時報社轉型的必由之路。從國內媒體的改革實踐來看,這也註定是一條艱辛曲折的轉型之路。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作爲與《中國經濟時報》同行30年的新聞人,我堅信:《中國經濟時報》是因改革而生,也會從改革中獲得新生、贏取未來。

總 監 制丨王 輝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陳 波王 彧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