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立意良善但成效可能不佳

施博仁

在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目標當中,包含了以下四個項目:開展學生多元智能、發揮教師專業能力、強化學校辦學特色關懷不同地區學生。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大方向立意良善,願照顧大多數的國民而不是獨厚會讀書的少數菁英,然而我們仍必須仔細研究其執行細節,檢視十二年國教是否準備好了。

首先,是經費的總量與分配問題。關於前兩項目標,開展學生多元智能和發揮教師專業能力,意謂着需要大量的經費聘用專業師資輔導老師,來彌補多數高中職偏重主科所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第三個目標欲強化學校辦學特色,各高中職學校勢必需要可觀的經費來發展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鄉鎮和偏遠學校由於過往的資源分配不均,會比市區學校更需要這筆錢。

然而經費的問題可能不足以達成前述三個目標。101年度十二年國教的經費總共288億,供應家戶年所得低於114萬元的子女全額學費(約56%的學生受益)就已經佔了一半,剩下的經費才林林總總的分撥到各個項目(詳見附錄一)。雖然每年的預算會逐漸提升,不過教育部計劃在103年度全面免學費,所造成的結果是其餘項目經費的增額不多。可以討論的是,十二年國教全面免學費是高稅收的社會福利國家特質之一,在所得稅收、教育預算沒有相應的成長之前,十二年國教欲在短期之內達成全面免學費的作法過於急迫草率。在其餘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儘管立意良善,筆者認爲它能爲前三個項目標帶來的成果卻令人堪憂。

其次,是社會平等的問題,反映在免試入學最後一個目標:關懷不同地區學生。社會平等的意含是「立足點的平等」,也就是相同資質的學生們是否能在國民教育提供足夠的資源下,達到接近的個人成就;在立足點平等的情況下,弱勢族羣與弱勢家庭的社會流動纔是可能的,國家對此責無旁貸。

在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流程中,如果報名的人數過多,依照規定必須按照教育部所謂「超額比序項目」進行篩選,本着因地制宜的政策,教育部允許全國15區各自選取採用的比序(詳見附錄二)。除了有些超額比序獨厚富人之外,實際上能否達到立足點的平等,與各區實際採用的比序有極大的關聯,筆者分析之後,質疑平等的目標難以達到。

與平等相關的超額比序包含了就近入學、扶助弱勢、社團競賽成績等等,以下試就這四個項目與全國各區採計的情形一一論之。就近入學偏好錄取住在學校周圍的學生,意謂着明星學校附近的地價會上漲,貧苦人家無法躋身,不如富人可以透過搬家來變更學區,這項比序中投區、桃園區、竹苗區、臺南區均有采用。扶助弱勢提供部份名額幫助清苦家庭就讀好學校,但我們可以發現令人遺憾的是基北區、高雄區均不採計這項比序,大都會區僅僅中投區接受。採計社團表現,不平等問題體現在各個學校硬體設備和社團師資的差異,社團的資源和熱絡程度不一,影響鄉鎮地區的國中升學機會,不過目前爲止,全國僅有中投區、屏東區採用,影響不大。

最後,對於升學有明顯有作用的競賽成績主要包括區域性或全國的國語文競賽、自然科競賽、音樂比賽和科展,很自然地競賽成績的優劣總是來自於學校有沒有培訓競賽的特殊師資,別說城鄉之間一定有差距,這種競賽實際上已經是明星學校當中的明星角逐的戰場;少部份的競賽如音樂、英文等,則和家庭背景所能提供了課外教育資源有極大的關係,競賽成績的比序除了基北區、中投區不採用之外,全國各區一律採計。

總結來說,筆者認爲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所宣稱的目標,立意相當良善,如果施政者能始終抱持此初衷,筆者的立場相當支持也樂見其成,但細究下來,筆者提出經費的分配以及各區超額比序採計項目是兩大重點。往後關於經費的比例與運用的效率,以及超額比序各區的採計項目與加權計分方式,未來是否達到教育部所宣稱的目標,是有關當局與社會大衆必須不斷檢視與反省的課題。

附錄一:詳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的全面免學費,最後兩頁。附錄二:詳見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新聞附件1超額比序一覽表與附件2各區採計彙整表。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論壇/論十二年國教隱憂--有想過會有一個世代被犧牲嗎?

論壇/阿勳建北現象爲不實指控

論壇/12年國教、憑什麼剝奪「讀書型」孩子的生存權

論壇/12年國教OK 但請別搞掉明星高中

論壇/爲什麼要跟人渣一起上課?--談菁英教育

●作者施博仁,臺大電機系四年級。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稿件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