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龍城飛專欄/郝柏村回憶錄的記載──也談張憲義事件(五)【9】
前言:
前文〈五之八〉刊出後,關於一級上將終身職,劉錫輝先生迴應「一級上將(四星)是終身職;二級上將有限齡退伍的現定。」感謝提示,參謀總長應是一級上將。
在討論張憲義事件的過程中,筆者有所反思。在前〈五之五〉中,筆者說:「在我們這個錯綜複雜的時代,個人與團體的是非功過,還待更寬廣、更長遠的歷史進程來關懷與思考。」從甲午戰爭、辛亥革命、軍閥混戰、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沉默的淪陷區、太平洋戰爭後日軍在臺灣徵兵、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土改、反右、大躍進、文革等等過去百年多來的「大歷史」來看,這些事件中總數上億的受害者,是我們民族(中國人、臺灣人、香港人、海外華人以及少數民族)必須共同面對的悲劇,筆者認爲至今深刻的反思是遠遠不足的。百年來像我們民族發生這麼多的內憂外患困難,在整個人類史上都是不多的。由此,在回顧過去時,筆者嘗試採取整體的視野,對個別事件的觀點,斟酌多方面的認識以及採擷、尊重當事人的意見。對於事件中相關人等儘量以「溫和待人、平衡論事」的態度與立場記述與評論歷史,而不是苛責於人與仇恨對立,因爲我們如果當時身在其中,表現得可能也不會更好,甚至更差。更重要的是,往後我們民族是否能夠記取教訓,脫離近代史中的惡性循環與冤冤相報,進而逐步走上政治與社會發展的正軌?這和統獨、主義等還沒有必然的關係,主要是民族的素質、文化的融合以及道德意識的普遍提升有關鍵的影響。筆者認爲其中個人因素的改善至爲重要,中華文化強調君子修身齊家治國以及西方文明強調個人自由發揮與社會制度改良,其間或有扞格,然必須找到一條路走出來。
本文:
以下資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筆者在每一條相關日記記載後,做出自己的意見。前文〈五之七〉,敘述至1985年8月14日。
1985年大事記(續)
8月27日,與黃代院長、華副院長研究鷹揚機設計與推力問題,餘指示原則:一、機身設計須有二萬磅推力的提升潛能;三、電子裝備與火控系統不能犧牲;五、武器系統初期可以兩枚響尾蛇飛彈、一枚麻雀飛彈,以取代二枚麻雀飛彈。(關於響尾蛇飛彈、麻雀飛彈的發展歷程與基本功能,網路上有概略的說明。然我國IDF戰機成機後實際的配載,是否如郝柏村所指示設計,還待相關同仁解釋。此時郝柏村的重點似已離開核武發展,或是核研所仍在默默進行,實際情形不得而知-筆者按)
8月31日,十一月第一週訪問華府已定,今就訪美與美國防首長談話要項準備:一、中華民國的國家目標;二、我國三軍任務與軍事戰略構想;三、中美軍事合作的回顧與展望;四、對中共的統戰認識。依餘上次經驗,與美交流意見,要站在美方立場考慮而適合我利益,這種話才能引起共鳴。(郝柏村訪美頻繁,對美國、中國大陸、中華民國臺灣三方,皆有宣示作用。我們必須注意這是江南案之後的中華民國首長訪美,說明美臺關係已經相當修復。而郝柏村銜蔣經國總統之命前往美國,所談中華民國國家目標以及美國軍事合作,系國家大計,其位階已超過外交部長、甚至行政院長層級,實際上代表蔣經國總統,非常明顯。而之前,8月7日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宋賀德,8月14日中國時報創辦人餘紀忠皆已向郝柏村表示美政府對於蔣經國總統之後產生軍事強人政府的顧慮,蔣經國對此亦相當清楚。按理如果經國先生沒有安排郝柏村爲接班人的想法,就不應該再接受美方邀請讓郝柏村訪美,因爲這對美國、中華民國、郝柏村個人都不是最好的作法,爲日後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如此,筆者推論經國先生曾經很嚴肅慎重地考慮過讓郝柏村接班,需得到美國方面的認同,而這一點美方已經多次表達消極的態度;另一方面,經國先生當時手上可用的「大臣」不多,最適合的還是郝柏村,其他人就是去了也談不了實際問題,美國人亦不相信。這方面,筆者認爲是中國政府(包括各部門、機構與企業)在領導與管理上應該注意的事,就是必須平常就用心培育各方面的人才,而不是一直依賴極少數領導人處理重要的事務。在中共方面,毛澤東時代,唯一能夠代表他處理國內、國際事務的也只有周恩來。可是在美國、英國方面,任何一位大使駐節國外,可以揮灑的空間很大,而且對母國政府皆可表達自己意見,甚至力爭支持,這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政治與企業文化可以想像的。近年來,一些人談中國崛起或臺灣價值,筆者認爲兩岸領導人還常常是一個人說了算(就是說其他人說的都可以不算),老百姓也習慣如此,如此一直脫離不了「封建思想」的我們民族,如何能夠和多元開放又民主自由的西方國家長期競爭?-筆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