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外公的畢業證書(劉良升)

外公的畢業證書。(圖/劉良升提供)

弟弟傳送了一張外公所屬的證件相片給我,這是一份畢業證書和通訊錄的合體相片。

照片左端的畢業證書標明瞭外公當初入學時使用的學名是「徐強」,且證書核發單位爲湖南省立第一中學高中部師範科,實際上這正是鼎鼎大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當時的名稱。回溯湖南省一師的歷史,該校曾經短暫地與湖南省一中合併,且屈就爲湖南省一中所屬的師範科,而外公正巧就是在兩校合併的當口畢業的。而畢業證書左下角有一張外公的獨照,那付當年時髦的「復古」眼鏡,散發了外公是一位文藝小青年的書卷味。

昔時湖南省一師名師如雲,原湖南省督及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名教育家楊昌濟(毛澤東妻子楊開慧之父)和徐特立、義勇軍進行曲的填詞者田漢等,均曾在該校傳道授業。這些大師也培養了知名校友毛澤東、蔡和森、任弼時等中國共產黨先期的重要領導幹部。2007年大陸製播的《恰同學少年》連續劇集,正是以早先的湖南省一師爲背景,描述毛澤東年輕時期求學階段的歷程。

在照片右端的通訊錄內,外公名列左起第五行,學名徐強,但卻列有別名「伏秋」,在名諱頂上的頁面空白處尚有 「徐伏秋印」的私章印記,這對我而言並不感意外。我曾參與我們老劉家的修譜作業,始發現在清末民初,幾乎每人均有譜名、字、和號,至少3個名字。一般人出外讀書經常會在三者之中挑選一名作爲「學名」之用,如果個別人士再另創學名,或私自補上「自號」或「別號」,那光是名字一欄就更復雜混餚了!

由家人的口述獲悉,外公後來肄業於國立湖南大學,並進入汨羅中學教書。抗戰軍興,他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十四期第十總隊受訓,畢業後投入高炮部隊。外公自從共赴國難後,就與教職徹底說再見了,而這段時間使用的名諱一直都是「徐伏秋」。

外公血液中存留的教學基因,也讓母親和兩位舅舅後來都考入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母親更是以作育英才爲己任,在崗位上堅持了40多年到65歲才退休。

感恩這份1931年(中華民國20年)的老證件相片尚能保存至今,讓它靜靜地對我們後人訴說着90年前的家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