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利同學的十年生聚(劉良升)

屏師附小(圖/中時檔案照)

在逾知天命之年,藉着無遠弗屆的社交媒體,加入小學同學的班級羣組,回味當年懵懂無知浪漫天真的小學歲月,且少了中學以後因升學主義當道腥風血雨的勾心鬥角,亦不見進入社會中拚搏所滋生的明爭暗鬥,所以氣氛輕鬆歡愉許多。而半百同學偶爾也會分享各自當年求學的甘苦,這其中我特別注意到了利同學提及她昔時的通勤過往。

我所就讀的屏東師專附屬國民小學(簡稱屏師附小)位於屏東市區,堪稱是人口約80萬且幅員廣大的屏東縣排名第一的名校。由於父母安家在屏東市郊,家距屏東火車站不超過2.5公里之遙,到屏師附小也不過一公里遠,所以我少時「無感」也「不知」其他同學「車馬勞頓」的艱辛。

利同學成長的客家聚落,是爲清朝時期又名「六堆」之一「中堆」的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當地距離屏師附小的所在地至少在9公里以上。自詡爲「中原士族,三代遺民」的客家族羣,在始於晉朝五胡亂華,永嘉南遷以來之歷次遠徙,已經孕育出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濃重風氣。加以利同學父母俱爲西勢國民小學的老師,對於教育的重視自是不在話下。而篤信「易子而教」古訓的利家雙親,將利同學在5歲時就跨區送入屏師附小幼稚園大班,與我等作伴同窗,當然隨後多年來回通勤的挑戰也不可避免了。

當年屏東縣轄區內的臺一線省道南北縱貫公路(亦稱屏鵝公路)因路權之故,由臺灣省公路局或後來改組爲臺灣汽車客運公司的客車來運行,屏東本地民營的屏東客運公司班車主要是着眼於縣道鄉里之間的聯繫。而西勢村正好在屏東,經西勢和佳佐,止於山地鄉來義的一條屏東客運長途班車的對開路線上。

每日清晨約6點55分,當屏東客運班車由起站來義抵達西勢村時,班車早就客滿,擠滿了由鄉間要前往屏東高中、屏東女中、屏東高工等(均位於屏東市區)通勤的學生和上班族,而司機也明知旅客錯過此班車,上學上班的通勤族必然無法準時抵達目的地,所以司機耐心善意地讓西勢村民硬是「再」擠上車。一般利同學勉強上車後,只能緊挨着關閉的車門站立着直到下車。

在往後的路程,因爲約4公里後這條進出西勢村的縣道會與臺一線幹道交會,在臺一線路旁等車的旅客會有更多往屏東方向的搭車選項,所以班車司機只要在沒有乘客要求下車的情況下,通常會一路不停狂飆,到了屏東市地界後才逐次將這些學生上班族一一放下,看來司機們的善心也算是成就功德一件。

然而一旦利同學錯失了這班屏東客運班車,她直覺反應就是趕忙奔回家中,向慈父求救,利同學的尊翁則會引領着利同學姐妹,站在西勢村縣道要衝的路口,攔下熟人的摩托車,請託將利同學姐妹載往屏東市區上學,所幸利同學尊翁在西勢國民小學執教多年,頗受鄉里間的敬重,也多拜西勢國民小學諸多受教於「利老師」門下的前期校友伸出援手,方沒有耽誤利同學的受教大業。更讓我心酸的是,利同學即將小學畢業時,也曾經嘗試設法騎自行車來回,但是實在太遠了才作罷。

利同學這7年來在屏師附小的來往奔波,再加上初中3年又與我同校受教的緣分,十年間的「長征」,奠定了她深厚的學養,尤其中文造詣頗高,對於錯別字的使用更是達到「零容忍」的「潔癖」境界,連我們在羣組內發言,也要小心表達不要錯字連篇驚動利同學「善意的」發聲。而利同學醉心於音樂教學,在完成高等教育後,曾擔任音樂老師20多年,不但在羣組內不時分享高水平的合唱或交響樂演奏的視頻或通知,她本人也受同班小杜同學之邀,將我們小學校歌和小學畢業歌,運用她優質雄渾的嗓音,錄製保存並上傳至YouTube上,讓同班同學的「童心」有一處歸屬之所。

最近某些臺灣媒體因爲中文水平低下,新聞報導時在發音或用詞上頻生錯誤,利同學在羣內振聾發聵的反應,我笑稱是「利老師點評時間」到來了。不過此處的「利老師」,可是在童年經歷過「十年生聚,十年磨劍」,由利同學淬鍊出來的新一代利老師哦!期待下次聚首我們可以一同合唱校歌和畢業歌,重溫兒時合唱班的歡樂!

(作者現居美國德州休斯頓市)

【劉良升專欄每週二刊出】

◎史話歡迎讀者投稿,針對兩岸關注之歷史事實或人物撰文,體例不限,舉凡傳記、論文、散文、書信、日記,撫今追昔之訪談紀錄或自述回憶等。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主旨註明「史話投稿」,請附姓名與專業背景或居住地。本版對來稿有刪修權,文章僅刊載於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