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與美蘇對峙大不同!圍堵大陸 不再是美國說了算

美陸關係從過去的合作、競爭,到如今陷入「新冷戰」。隨着美國大選逼近,美國總統川普(左)究竟會再丟出什麼球,極限施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各方都在看。(美聯社

陸美近期拔劍事件

陸美兩強全面對抗,從貿易戰科技戰,延伸到外交撤館戰、南海軍演秀肌肉。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分析,陸美衝突本質,在於爭奪科技優勢、國際秩序主導者,以及意識形態之爭,屬結構性長期性矛盾。雖帶有「新冷戰」味道,但與當年美蘇對峙時空背景不同,美國要成功圍堵大陸並不容易。他不諱言,在此結構性對抗下,臺灣選擇空間被壓縮,民進黨政府仍會繼續一面倒向美國。

全球化一體 依存升高

寇健文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核心問題在兩強爭霸,也就是常說的「修昔底陷阱」,最近不管撤館外交戰、南海軍演等,都與此有關,「本質問題沒解決,現象就會不斷出現,在可見的未來,各種擦撞或小規模衝突會變得更頻繁」。

外界常以「新冷戰」形容當前陸美關係,寇健文認爲,美蘇冷戰開始時,還沒全球化,各自成一體系,美國有北約蘇聯華沙公約經貿雙方各有歐洲共同體和經濟互助委員會兩組織,各玩各的;但如今是全球化時代,陸美經貿和交流密切,日韓等美國盟邦都出現經貿依賴大陸,安全依靠美國的兩難情況,臺灣也如此。若陸美真演變成產業脫鉤,對全球產生的衝擊會更大。他說,「到底全球化力量,會抑制或屈服於美陸間的衝突,也決定未來的國際關係走向」。

國務卿蓬佩奧近期發表長篇演說,號召全世界民主國家統一陣線抵制中共。寇健文指出,這反映陸美間競逐關係已出現意識形態之爭、文明衝突的成分。在當前美國民調有7成民衆不喜歡中國的背景下,或有民意基礎,民主共和兩黨又有一定「反中」意識。但是否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川普整合盟邦 有心無力

寇健文解釋,關鍵在美國能否整合盟邦,和民主體制的優越性是否彰顯。美國雖爲世界第一強權,但目前美國總統川普整合盟邦號召力較弱。若無盟邦齊心協力,美國在意識形態上很難取勝。若拜登當選,或有所不同。

另外,他指出,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讓人看到資本主義弊病和民主體制弱點;在今年新冠疫情中,美國和不少老牌民主國家的防疫表現並不理想。這些現象都造成民主體制優越性不夠彰顯,進而讓大陸推動大內宣時更容易。在當前時空背景下,美國要在意識形態上圍堵大陸,並不容易。

兩岸失仲裁者 臺被壓縮

至於臺灣,寇健文說,過去美國常扮演兩岸仲裁平衡者,當兩岸一方出現較激進動作時,美國就會跳出來平衡;但是如今陸美走向價值之爭,美國中介角色不見,臺灣策略選擇空間也因此被壓縮。

此外,蔡總統以817萬高票連任,寇健文認爲,

這背後反映的是反中氛圍,也限制蔡在兩岸議題的迴旋空間,譬如疫情期間武漢包機、「小明」返臺等就出現類似跡象。他判斷未來幾年,民進黨政府仍會繼續聯美抗陸,也只有這選項可以選。因此兩岸關係改善空間較小,只能做到不要惡化到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