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大軍壓境 國安戰略迷航中(辜存柱)
共機頻繁擾臺引起國際關注,圖爲空軍F-16戰機監控共軍轟六。(國防部提供)
政治人物總是喜歡用些聳動的標題,敘述大陸軍機「侵擾」我西南空域,然而仔細觀察,新聞發佈的位置,地點是位在臺灣本島西南方,距離高雄約180海浬 (約330公里),也是臺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屬於國際開放空域。大陸明顯有節制的在釋放信號,任務架次數量、作業時間及航跡,則可顯示信號的強度。如果其增加空中及水面兵力的組合,或演訓區域持續向東北移動,接近本島及澎湖,那就表示問題將會日趨嚴重。
跳出軍事行動專業領域,從現實面來看,近10年來,大陸整體軍事能量急遽上升,從近海走向遠海,已是不爭的事實,且無法阻擋。所以針對大陸西南空域的飛航,我們採取攔截、跟蹤及驅離廣播的戰術動作,將無法改變及取消其飛行及演訓活動。從大陸的角度,我們相對緊急起飛因應,就消耗及阻斷我海、空軍正常演訓及任務。而每日新聞發佈其出動架次及機種型號,更是能助其廣爲宣傳戰力,達到威懾效果。所以如果我們不派兵力直接攔截,採取遠距雷達監視,不近距離接觸,同時暫停新聞發佈,其臺灣西南海域之空中派遣任務,將難以達到預期的威懾效果。
軍事行動是政策的延續,大陸的空中演訓兵力架次連續數日突然劇增,這是以軍事行動向美國及臺灣釋出明顯的政治信號:「有能力於全天候狀況下,出動多架次空中兵力,於臺海周邊附近海域,展示反臺獨的決心」。外交部長接受外媒訪問,表明受到軍事威脅要作戰到底;總統也於《外交事務》雙月刊上,發文強調民主價值。我們期望能獲得國際間的支持,能對大陸的威懾行動有所認知。運用媒體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當然是我們的工具之一,可是國際社會及各國民意機構,口頭聲援者衆,能有實質助益者寡。外國媒體已經關注到情勢的發展,也期望兩岸避免過多的政治操作。國際政治始終是以實力及利益爲基礎,我們必須面對。
因應逐步提升的恫嚇壓力,不禁質疑蔡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要如何調整?甚至能否建立及公佈一清晰、透明的國家安全戰略?讓各行政部門在這指導下,建立應變能量,同時讓公衆知道政府正在如何化解危機。
總統發文,呼籲島內大家要團結一致,但是政府從未與各黨派協商,如何共體時艱,建立團結一致方向,並提出解決之道。外交部門向國外媒體宣示軍事作戰準備,其他部門卻沒聽到任何風聲,有啓動民防的戰爭準備。主管兩岸的陸委會,更沒有管道與對岸溝通,沒有接觸是不可能降低衝突風險的。國防部門站在第一線執行任務的海、空軍人員,其與對岸機艦的通信機制及使用語言,要經過特別訓練,不能每位飛行員都用標準的廣播詞,既沒有彈性,更沒有通信溝通的功效。當然雙方的軍事互信機制及熱線更談不上。各部會事務性的作業需要有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連接。
臺灣的戰略空間狹小,資源有限,所以國家安全戰略不好完全說明,但是指導與方針不能空白。沒有政策,欠缺戰略,各行政部門失去協調機制與方向,各黨派也對問題的認知,更加分歧。(作者爲國際應急管理協會臺灣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