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禁錮思想自由 科技領先只是笑話(吳子規)

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長馬斯克通過視頻方式出席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主論壇。(中新社)

1988年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此話不僅是當時的黃鐘瓦釜,振聾發聵,而且歷數十年而不衰,今天仍然引領和啓發我們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正像所有的真理都可以證僞一樣,鄧公的名言也有探討的空間。科學技術真有這樣的神通,那麼最早搞出四大發明的中國,就能把地球上的各大洋都變成她的內地湖泊;洋務運動則能將日本攆到天涯的犄角旮旯裡去;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更可以將老美打得滿地找牙。但實際上,中國不僅沒有贏得這樣的輝煌,而是在繼續承受非常慘重的教訓。

有人會說,因爲中國的科技不如人家先進。此話一正確,那就要修正鄧公的名言,只有最先進的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因爲贏者通吃,次先進的科技都會被最先進的科技徹底滅掉。可見,科技的輝煌只是表象,決定它的最先進纔是第一生產力。就像決定潮汐洶涌澎湃,浪花四濺並非它的本身,而是月亮的引力一樣。決定最先進科技背後的月亮是什麼呢?筆者以爲是自由,這纔是實現科技第一生產力最強大最持續的推動。

什麼是自由呢,筆者僅做經驗,而不是哲理的展開,那就是自由思想,自由表達和自由運用財富。如果沒有自由思想,人們就只能在傳統的窠臼中打轉,發明了2000多年的火藥,始終沒法切換成TNT炸藥。指南針只能用來看風水、測陰陽,而不會引領大航海。思想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先導,沒有自由思想的先行,科技領先只是不可能的笑話。只要規定有官方主導思想,那就根本扼殺了科技進步。北韓早就證明,與官方主導思想相伴的只能是飢餓和死亡,而不可能有晶片和可回收火箭。

思想自由需要表達自由的滋潤,因爲思想本來就是相互碰撞和激勵的產物,失去自由的表達,思想無論怎樣自由也一定走向死寂。不能設想在文革「千人一面,千口一腔」的環境中,能燃燒起自由思想的熊熊大火。思想和表達的自由要付諸實施,否則,沒有相應的科技產品,也談不上第一生產力。這就需要保障人們自由地支配和使用自己的精神和物質資產,如果美國將宇航定位在國家壟斷的領域,禁止馬斯克的民間資本和技術的進入,則馬斯克,乃至美國的科研都無法佔據世界的鰲頭。

可見,只有自由,才能啓動本地的、匯聚世界的人才,科技才能成爲第一生產力。反之,人才凋零了,既不會有科技,更沒有第一生產力。只要瞭解一點中國曆次運動對讀書人的整治,就肯定能理解,這個論斷絕非虛妄。

所以中國的科技發明會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就是因爲缺乏自由的平臺。同樣的印刷術,在歐洲被民間自由地用來推進宗教改革,結果印刷術日臻完善;而在中國被用來證明皇恩的浩蕩,結果變成半死不活的存在。鄭和遠洋的寶船技術遙遙領先於世界,但皇帝的一聲海禁就給全部銷燬;哥倫布的自由探險則爲藍色文明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無需更多的例舉,已經足以證明科技必須與自由結合在一起,才能開出絢麗燦爛的花朵,否則,它一定生的艱難,死的悲催。

在中國皇帝制度這棵大樹上,太多科技只能像流星一樣畫過,突然讓後人有太多對老祖宗輝煌的扼腕嘆息,卻無法成爲第一生產力。可見,今天應強調構建自由思想,自由表達,自由運用財富的平臺了。有了它,科技想不成爲是第一生產力,也不可能;沒有它,科技想要成爲是第一生產力,也不可能。因爲科技與研發它的人的命運都是悲劇性的。

探討鄧公高見的今天理解,無損於他當年提出的睿智和拿捏的精準。32年前民衆腦子基本都被洗壞,大家只會背語錄,而不會思考,如果鄧公強調自由第一重要,他勢必會被他所摯愛並竭力救贖的人民第四次打倒。所以他只說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能最有效地滿足大衆擺脫貧困的要求,凝聚人心,走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癲狂。更重要的是,他當年播下的就是龍種,今天和未來收穫的則一定是比龍種還要寶貴和璀璨的自由精神。

(作者爲大陸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