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正視ECFA終止的經濟挑戰(劉心月)
大陸不滿我貿易壁壘未解除,擬再報復,經濟部迴應這對其自身經濟與全球經貿信譽有負面影響,盼以既有機制協商。(資料照)
在賴總統10日發表國慶演講後,大陸商務部12日就預告,針對臺灣貿易壁壘調查的結果,將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外界預期,大陸可能會全面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以反制賴清德的臺獨路線,臺灣的傳統產業恐將受到更多的衝擊。
大陸商務部自2023年4月12日起,宣佈就臺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於同年12月15日發佈公告,認定臺灣對大陸貿易的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之後,大陸分3波停止ECFA早收清單的產業優惠,包括2023年12月21日宣佈對臺灣石化領域12個稅目產品取消ECFA關稅減讓;今年5月31日起對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共134項產品中止關稅減讓;9月25日起再對34項農產品取消零關稅。
面對大陸陸續叫停ECFA關稅減讓措施,民進黨慣例有3大反應,第一總是說要狀告WTO;第二是宣稱ECFA早收清單產品僅佔臺灣出口金額約6%、合計約200億美元,即使全面停止ECFA,對臺灣總體經濟的影響也很有限;第三則老是說政府會協助業者提升競爭力、轉移市場,不再倚賴大陸市場云云。
這3招中,向WTO提出申訴一事,後來政府已幾乎不提了。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的資料,ECFA早收清單中的農產品貿易減讓項目,大陸對臺共18項,臺灣對大陸是零;貨品貿易部分,大陸對臺共521項,臺灣對大陸是267項;服務貿易部分,大陸對臺共11項,臺灣對大陸是9項,可見兩岸確實存在貿易不對等的問題。
爲避免兩岸事務國際化,大陸一直不願透過WTO解決ECFA爭議,不過,近年來,不少大陸專家也「想開了」,認爲如果臺灣真要把大陸取消早收的措施訴諸WTO,那也沒什麼大不了,正好可以讓國際瞭解,長期以來,臺灣限制大陸產品進口的不公平貿易行爲。
從蔡英文到賴清德,民進黨政府一再強調ECFA對臺灣影響有限,然而,根據政府委託的機構調查,從ECFA早收項目所牽涉到的關聯產業推估,一旦ECFA停止,影響到的就業人口近200萬人,約佔全臺勞動人口數1140萬人的18%,將近兩成的就業人口會受到波及,政府竟說ECFA早收清單停了也沒關係,真是站着說話腰不疼、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根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電子業、新興科技等出口附加價值比率高達67%,亮麗的表現掩蓋了大量傳產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窘迫壓力,一旦其產品從臺灣對大陸出口的關稅優惠名單中被取消,應變不及的業者恐怕就會減產甚至關廠,這樣當然會衝擊臺灣的就業。
大陸去年4月就已宣佈要啓動對臺貿易壁壘調查,然而,民進黨政府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既不調整對陸貿易,縮減關稅不對等的差距,而所謂協助業者轉移市場也還沒有看到顯著的成效。經濟部曾在今年6月表示,會在3個月內就大陸中止ECFA優惠關稅對產業的影響,提出完整的評估報告,目前已是10月,請問這份報告何在?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預計在本月17日召開第2次會議,討論的重點是鎖定中小微型企業多元振興發展、青年多元發展與薪資提升等重要議題;行政院表示,希望這次會議能透過細膩具體的討論,以作爲政策推動依據。經發會在此時舉行會議,且主題是中小企業和薪資等議題,請政府和學者專家們同時也就大陸可能全面叫停ECFA早收清單措施,以及未來可能的「窮臺」策略提出實際的因應之道,苦民所苦,不要再打高空清談了。(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