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病主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讓自己決定未來的自己

衛福部舉行「穿越生命之河 預見未來的自己」病主法四週年記者會,器捐病主中心董事長石崇良(中)、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劉越萍(右二)、臺北慈濟醫院「預立醫護諮商門診商」醫師常佑康(右一)、護理師譚敦慈(左一)、資深女演員譚艾珍(左二)等人出席。 圖/記者曾吉鬆攝影

衛福部2019年1月6日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這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爲主的權利法案,已滿四年,衛福部特別舉辦「穿越生命之河,預見未來的自己」病主法四週年活動。

衛福部次長、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石崇良說,《病主法》主要目的是讓每一個人可以預先規畫、決定,在人生一哩路要如何進行,其中包括在生命末期時要不要接受維生醫療、管灌飲食,或是插管、急救等,同時也能決定要不要遺留大愛,以器捐方式拯救另一個人的生命及家庭,「讓生者心安、死者無憾」。

《病主法》自2019年開始推動,全國目前共有234家預立醫療諮商機構,預立人數每年約有1萬多人。但石崇良說,這過去兩年多來收到新冠疫情影響,因民衆不方便到醫院,讓諮商、簽署受到阻礙,但衛福部也突破困境採遠距諮商方式,去年簽署人數也慢慢回升至1萬人,四年來共計4萬3千多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期盼今年簽署人數目標累計至6萬人。

石崇良說,疫情期間大量運用通訊診療,不少醫療機構也提供預立醫療決定視訊諮商服務,讓民衆線上即可完成諮商,衛福部更進一步號召更多醫院加入,目前正試行同意書採電子簽署方式,免除民衆的舟車勞頓,未來預立醫療決定可望全程線上完成,並同時註記在健保卡,讓民衆更爲便利。

「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仍須重視品質,從安寧照護、病人自主、器捐遺留大愛等都可以事先思考。」石崇良說,雖然過去民衆避談生死議題,但臨牀發現許多父母親帶着子女到諮商中心一起諮商,完成對最後生命的交代,這是自己的決定,做自己的主人。

石崇良說,《病主法》上路四週年還有許多需要與社會磨和的地方,今邀請推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臺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常佑康,以及已簽署的資深藝人譚艾珍、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一起與談,讓大家勇於突破生死的忌諱,可能在健康的時候預先決定,不要把生死困難的問題留給子女及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