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味什麼?

12月9日,一場重要的會議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25年經濟工作,並提到明年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2011年以來,中國長期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這一次貨幣政策的前綴變成“適度寬鬆”,意味着什麼?

爲什麼“適度寬鬆”的表述

值得關注?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貨幣政策的表述,是“穩健的貨幣政策”。

專業人士告訴譚主,從歷史上看,我國貨幣政策基調的譜系包括從緊、適度從緊、穩健、支持性、適度寬鬆等。2011年以來我國長期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但具體表述上會根據經濟環境有所側重,如保持中性、靈活適度、精準有力等。

這次政治局會議的表述,變成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變化的方向,十分鮮明。

要理解這種變化,可以從政策的效果入手。

專業人士告訴譚主,今年以來,我國內需增長有所放緩,客觀上需要貨幣政策加力逆週期調節,能真正體現“適度寬鬆”成效,促進經濟平穩運行。貨幣政策可以分爲緊縮、穩健、寬鬆的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支持性的貨幣政策”都落在了寬鬆的譜系上,“適度寬鬆”在“支持性”的基礎上政策信號更加積極、清晰。

梳理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會發現,這樣的調整是循序漸進的。

有市場機構估算,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量超過110萬億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萬億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萬億元。

並且從結構上看,今年以來新增的貸款資金主要流向了實體企業。

今年前10個月,我國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59萬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八成以上。並且這些資金中,有超七成都是企業非常渴望的中長期貸款。

加強調節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已經在體現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這個基礎上,再明確提出明年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說明未來政策的力度還會有所加大。

當然,“穩健”到“適度寬鬆”,政策的力度在變,政策背後的思路是一以貫之的。

專業人士告訴譚主,從根本上來說,“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主要是在貨幣政策力度上更加明確,它依舊強調的是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穩定社會預期,改善經濟基本面,這個基調沒有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次會議還提到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此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曾經有兩次搭配出現,是2009年和2010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原副院長 王晉斌:這次的轉變同樣是我們現在經濟遇到了一些挑戰和困難,比如說有效需求不足,物價偏低,房地產存在明顯下行壓力,地方政府債務也有一定的壓力等。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不穩定因素在增加。在這樣一個內外背景條件下,我們提出了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從內外部環境的角度,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這次的政策目標。

在可見的未來,我們不可避免重點領域的風險和外部衝擊,更加積極的政策也是對這些風險與問題的直接回應。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有什麼特殊之處?

從政策表述與市場反饋的互動關係來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表述,還反映着更爲深刻的變化。

近期,包括彭博社等外媒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有所提升。最新報道提到,9月央行和其他部門的增量政策已經帶來中國經濟企穩的跡象。

9月,系列增量政策剛剛出臺時,外媒的普遍論調是,“中國大膽的增量措施無法挽救其疲軟的經濟”。現在,這種說法正在改變。包括大西洋(4.630, 0.09, 1.98%)理事會等智庫對於中國進一步加大增量政策正在呈現出積極的展望。

這背後,是中國宏觀政策的再定位再調整正在超出一些人原本的預期。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近期提到,當前對於經濟政策的預期反饋正在形成新邏輯和新體系,這要求政策的變化要準要快要狠。

這次政治局會議之前,有不少人已經再次關注起了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的表述。討論的一個焦點是,明年“支持性”的政策與今年的貨幣政策發力會有什麼不同,市場會給出什麼樣的反饋。

譚主瞭解到,當前,在整個國際範圍內,宏觀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都在經歷深刻的變革,我們正在根據新的形勢、新的經濟發展規律探索新的政策模式。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貨幣政策怎麼更好支持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9月,美聯儲開啓降息週期,過去中美經濟週期和貨幣政策分化的情況開始扭轉。這意味着過去兩年中國資本外流和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壓力也正在得到緩解,給我們接下來的貨幣政策拓寬了空間。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仍然偏低,這進一步說明貨幣政策寬鬆有必要、有空間。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會有哪些具體體現?

展望明年“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先從利率政策說起。

明年是不是會開始降息了,降息會產生什麼影響?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專業人士告訴譚主,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明我國的貨幣政策會根據內外部形勢變化適時調整,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其中一項,是保持適宜的利率水平,通過降準、降息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激發市場需求和活力。

直接地,降息可以產生兩個效果:提高投資的現值,並且減輕此前的債務負擔,也就是說降息可以直接改善企業的現金流和支出,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直接的帶動作用,

提供更多的流動性,爲經濟運行創造適宜友好的金融環境,這是展望明年政策的一個出發點。

譚主瞭解到,從政策手段上,我們在突破之前的一些傳統的貨幣政策和一些傳統的觀念。未來,央行還將更加積極地介入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原副院長 王晉斌:今年剛剛啓動的,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國債,就是一個爲更加寬鬆、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創造的新工具。此前,我國沒有公開市場國債買賣的操作,但這在發達國家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可以快速加大流動性。要公開市場國債買賣,需要增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之間的協同性和支持性。

也就是說,在增進流動性的同時,我們也是在強化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與財政政策、房地產政策、資本市場政策等形成合力,全力穩增長和防風險。

專業人士告訴譚主,此外,我們也將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進有退”,引導和激勵信貸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結構轉型優化。

這些新的探索,都是在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形成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有效性,

也唯有這種正向的姿態,才能繼續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把握經濟回升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