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覺得你需要2000公里超長續航?
導語
Introduction
就怕車企覺得你需要超長續航這樣的“自嗨”。
作者丨王小西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何增榮
純電車講續航,沒錯。可問題是,現在行業裡有關混動和增程的“超長續航風”卻有着愈演愈烈的趨勢。最新的綜合續航紀錄都已經達2500公里。
而最近的例子就是,在11月6日2024小鵬AI科技日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拿出了增程技術等五大技術。最有話題的當然是增程技術,這回小鵬汽車徹底“不裝了”,發佈鯤鵬超級電動體系,效果就如同陳佩斯的小品:“你這濃眉大眼的,怎麼也叛變了啊!”
其中,混動部分,該平臺採用混合碳化硅同軸電驅系統和全平臺800V技術,純電續航里程達到430km。結合其他能源形式,整體續航里程最高達1400km。“大電池、小油箱”能不能實現不好說,單就純電里程430公里和增程續航達到1400公里而論,是這次業內“卷”超長續航的一個縮影。
小鵬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說到底,超長續航對於混動車型來說,有實質性的促進銷量的意義嗎?還是說,僅僅是個“你媽覺得你冷”的問題?畢竟,陷入技術和銷量不成正比的怪圈,是誰都不願看到的事。
超長續航誰關心?
先來研究一下,這次混動車型動輒2000公里以上的續航之爭,消費者關心麼?對於燃油車和插電混動車來說,遍地都是加油站,搞超長續航有什麼意義?
截止2023年底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共計有12.13萬座加油站。作爲插混車型,平時用車可充電、長途出行可加油,既然能加油爲何各大車企要追求插電混動車型的極致續航呢?
況且,插混車揹着一塊大電池和一個70L大油箱似乎也不利於車本身的輕量化。
有業內人士認爲,之所以總去講這個數據,其初衷無非是掩蓋其純電里程不夠長的缺點。說到底,插電混動汽車還是用純電動模式駕駛更划算,包括插電增程車也不例外。
有個數據是,插電混動汽車的用戶陣營裡,實際有超過80%的車主將車輛當做純電動車使用,一箱油往往能用半年以上。另外,節假日告訴服務區內增程車主去搶充電樁,也很能說明問題。
在實際用車生活中,2000公里續航對於混動車消費者來說,並不是決定消費者購買意願的核心要素,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對於車企來說,超過2000公里續航也並非解決用戶痛點的關鍵,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
從目前來看,雖然各家車企的混動路線、技術應用以及平臺架構都有所不同,但目前混動技術的優化提升主要還是動力傳遞路徑優化、用車工況優化,以及突破發動機熱效率、電機效率、電池能量密度等。
說到底,插電混動還是因爲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不足,靠燃油動力兜底。再換句話說,現在的混動、增程已經夠用、好用了,還用得着這麼“極致”嗎?況且,這部分超長續航的“邊際成本”誰來承擔呢?
而所謂油耗進入“2L”時代,這是營銷的勝利,是爲了爭奪話語權。但是,這不是技術的實質,不是對消費者的關切。消費者是更看重錢包,是怎麼省錢,但是不能撿芝麻(參數丨圖片)丟西瓜呀。
最近這半年時間,幾乎所有對插混、增程技術饒有興趣的中國車企,是那樣喜歡將長續航當作自身產品的獨到特質。其中,動不動就有人開個直播驗證下自己車是否可以跑到理論值。這一番操作下,公佈在消費者眼前的,續航達成量能上千公里,或是近2000公里,也都大有人在。
即便不以這種極端的測試來證明產品優勢的車企,換個方向,對於百公里油耗測試的熱情亦是那樣高漲。此外,還有針對發動機“熱效率”的軍備競賽,也是此起彼伏的。但問題歸根結底,這些對某一數據的極致壓榨,究竟是基於消費者的需求?還是僅僅是車企自身的傳播所需呢?
混動,也“卷”電池續航
事實上,對於從3月開始炒熱起來的“混動2000公里續航”問題,我就曾經寫過《》,結論是“邊際效益遞減”,背後是車企之間的博弈和車企的執念。
混動技術可油可電,這讓車企在挑戰續航極限方面找到了新感覺。但從用車場景來說,純電車型對里程焦慮的考慮纔有現實的意義。
再者,實際狀況下,普遍的插混車型綜合續航里程,都在1400公里左右。現在動輒跑出2000公里,很多時候,是靠“節油賽”那樣的勻速50~60公里模式跑出來的。平常的消費者誰會這麼開呢?對吧。
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車企在糾結超長綜合續航的時候,卻很少去正兒八經地講純電續航里程,只是私下裡慢慢提升純電續航,從12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換句話說,有點欲蓋彌彰。
目前,技術的進步總也跑不贏車企營銷方面的“嘴”,相比於精心潤色的營銷話術,各種前綴條件限制、各種利己工況下實現的超高續航紀錄,就像網友們強烈建議的,“解決純電續航虛標”可能纔是核心所在吧。
這也是我《》文章中,網友說的“把純電實打實搞到1000公里,纔是王道”的含義所在。技術終究要爲消費者服務,技術更需要回歸真實的用車體驗。
實際上,營銷的勝利,不代表技術的成熟。比如,最近爆出的增程車電池的快速衰減問題。
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是有的車企更願意用低容量的動力電池組以降低成本,用一些技術手段來降低混動模式的耗油量。然而,這種設定只會給車主帶來潛在的成本,比如過高的充電頻率,以及過高充電頻率對於動力電池組使用壽命的影響。
所以,如何解決混動電池的續航,也逼得不斷有新的解決方案出現。比如,寧德時代推出純電續航超400km的驍遙鈉離子電池。另外,充電效率上能達到“充電10分鐘,補能超280km”的4C超充表現。
只是,有個細節需要探究一下。對於任何一款新能源車來說,一般來說,動力電池每一度電的重量大概是5-8公斤,假設百公里10度電,這意味着純電續航100公里電池重量增加50~80公斤,純電續航200公里,電池重量增加100~160公斤。這也會進一步影響車輛的能耗水平和駕駛體驗感。
對於消費者來說,長續航的車輛,通常意味着更高的製造成本,動力電池容量大了,也會進一步增加車重。插電混動車型主要是以“能純電駕駛”的功能來一定程度降低用車成本,用電驅動來輔助車輛降低油耗,關鍵點是圍繞“降低使用成本”。如果成本反而高了,那麼,意義何在呢?
所以,對於車企來說,就像那句話說的,“與其過分糾結續航數字,不如切實解決純電續航虛標問題,用真實、靠譜的數據贏得消費者的芳心。”不能只是用營銷話術,或者說,車企覺得你需要超長續航。
只有給消費者提供足夠有保障的用車體驗,切實提升消費者的用車便利性和用車經濟性纔是真道理。否則,車企盲目追求超長續航,很容易陷入技術與銷量不成正比的怪圈中。
|王小西|
比天空更遼闊的……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財年過半,日系的煩惱各不相同
國際巨頭紛紛裁員,該輪到中國零部件企業超車了?
外資車企面前的三條路 | 進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