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不能隨便過,老人說:4個年齡段不過壽,是哪4個年齡你知道嗎
每年春節的時候,我們常會看到很多家庭的春聯上都有“五福臨門”,那你知道是哪五福嗎?其實這裡的五福之首,就是長壽,另外是“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它們也被稱之爲“壽富康德善”,可見古人認爲長壽纔是最大的“福氣”。
之所以在五福之中,長壽排在第一位,在民間還有“五福捧壽”的說法,是因爲人只有長壽了,才能享有後面的四福。而且爲了長壽,在我國就有過壽的傳統。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儀式,既表達了對長輩的尊敬和孝順,同時也有祝福長壽的說法。
然而,在慶祝壽辰的諸多習俗中,有四個特定的年齡階段,按照傳統觀念是不宜過壽的。這也就是老輩人所說的“壽不能隨便過”,那按照傳統,多少歲才能過壽?你知道是哪四個年齡段嗎?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不到不惑之年不過壽。
古云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是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爲政》,指出了四十歲就是不惑之年了,這樣的年紀遇到事情就能明辨不疑。而在古代的時候過壽,就是從四十歲開始的。只因當時的人壽賣普遍不長,所以過壽從不惑之年之後就開始了。
而且關於過壽,也並不是每年都要過壽的,一般都是逢十年過一次壽,這個也稱之爲“大壽”。比如我們也常聽到別人說70歲大壽、80歲大壽,很少有人爲老人辦63歲大壽,73歲大壽的,就是因爲在我國民間基本都是逢十歲才過壽。
不過在以前雖然40歲可以過壽了,但卻只能稱之爲“小壽”,只有到了60歲以後才能稱之爲“大壽”。像現在很多地方給老人過壽的話,就是在60歲以後。
因爲60歲剛好是一甲子,表示人生也圓滿了,而且現在從60歲以後就是老年人了,邁過六十歲的門檻,就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時,所以纔會舉行盛大的壽禮,以慶祝長壽和祈求未來的幸福安康。
其次,八十歲以上不過壽。
從不惑之年後纔開始過壽,這個是下限。但是到了80歲以後,就不宜再給老人過壽了。換言之,就是過壽的話是在40-80歲期間,超過80歲以後就不宜過壽了。
這主要是緣於在古代有着“70不添衣,80不祝壽”的古訓,認爲70歲以後的老人沒有必要添置新衣服了,而80歲以上的老人更沒必要辦壽宴了。這些說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古代人的壽命不長,老話說“60活年,70活月,80活天”,在過去活到80歲就是高壽了,用以前人說法就是土都埋過頭頂了,這個年齡段的老人身體也很虛弱了,可以說是隨時都可能會離開,老輩人說多活一天就掙一天。
之所以到了80歲以後不宜過壽,一方面是像過壽這樣是非常勞心費神的事情,而這樣的年紀老人由於年事已高,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過度慶祝壽辰可能會給身體帶來負擔,甚至引發意外。
因此,傳統觀念認爲,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應該避免過於隆重的壽禮,以保持身心的平和與健康。
再次,男過虛歲、女過實歲。
在你的家鄉有這種說法嗎?小編的老家這邊就一直有這個說法,說的就是男人過壽是過虛歲,女人過壽是過實歲。
這主要是受到古代陰陽五行理論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男性被視爲陽剛之體,女性則被視爲陰柔之質。
《黃帝內經》曰:“男爲陽,女爲陰”。因此男性過壽的話,就是過虛歲,比如60歲大壽,就是在59歲就過了,而女性60歲大壽,就是在60歲時過壽。
《周易正義》下經鼎中也有記載:“陽爲實,而陰爲虛”,故男(陽)過虛(陰)歲,女(陰)過實(陽)歲,可以陰陽調和。
這種觀念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爲過壽時的一種習俗,很多地方現在依然還有這種說法,其實也是爲了圖個好的寓意。在我的家鄉這邊的說法就是“做九不做十”、“男做九、女做十”等。
最後,父母健在時不過壽。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父母還健在,那就不能過壽,不管年齡多大了,只要父母還健在,那就不能過壽。
這種說法在過去是廣泛流傳的,現在農村有些老人也還在堅持。其實這主要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精神。
在中國文化中,孝道被視爲一種基本的道德準則,它要求子女要尊敬、關愛和贍養父母。而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古人認爲父母還健在的情況下,子女不宜過於張揚地慶祝自己的壽辰,以免讓父母感到被忽視或冷落。相反,他們應該將更多的關注和關心放在父母身上,當天要好好陪伴他們。
另外關於過壽,在過去有些地方還有“逢五小壽小慶,逢十大壽大慶”的說法,就是說逢五的年紀只能是小壽,比如55歲、65歲這樣的是小壽不能大操大辦的慶祝。而只有逢十才應該熱鬧過壽。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這些傳統觀念逐漸受到現代文化的衝擊和挑戰。
像過去過壽都是以農曆的生日爲主,但是如今很多的年輕人則都是過陽曆的生日了,就是因爲農曆的生日每年過壽的時間不同。
尤其是對於一些閏月出生的人來說,過壽很麻煩。同時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基本都不看農曆了,所以他們更喜歡過陽曆的生日。
現代人的壽命普遍延長,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此,很多人開始逐漸摒棄這些傳統觀念,認爲過壽是一種慶祝生命、分享快樂的方式,不必過於拘泥於年齡和規矩。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