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減緩多囊腎病變惡化 臺師大蛋白質藥物實驗有效

國人藥物濫用或飲食習慣不佳,常引發腎臟問題,造成目前約有7萬名病人需洗腎,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被稱爲「洗腎王國」,去年洗腎人口突破8萬人,健保支出高達454億元,其中遺傳疾病多囊腎病變」所導致慢性腎衰竭,約佔洗腎患者的5至10%,但卻無藥可醫。臺灣師範大學參與的跨校團隊耗時13年研發出重組蛋白質藥物,經小白鼠實驗證實有效減緩疾病惡化,希望10年內進入臨牀使用,爲治療多囊腎病變帶來曙光

此項研究是由臺灣師範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動物中心及成功大學共同合作,臺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謝秀梅指出,根據健保署公佈使用最多健保門診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慢性腎衰竭高居第一位,去年全臺洗腎患者已突破8萬人,一年健保支出約454億元,其中自體顯性多囊腎病約佔5至10%。以臺灣和美國爲例,這類病患每年耗損醫療經費分別約34億臺幣和20億美金。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成大小兒腎臟科醫師元佑指出,自體顯性多囊腎疾病是相當常見的遺傳疾病,盛行率約500分之一,全球病患約1200萬人,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藥物,這個疾病是跨世代,遺傳機率超過5成,以成年人居多,兩側腎臟會出現多個囊腫,多數病患需依賴洗腎和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

謝秀梅表示,研究團隊將研發的重組蛋白質藥物,注射至多囊腎疾病鼠體內,證實有效減緩疾病惡化,包括減緩囊泡生長及腎臟組織纖維化,進而延長壽命,從原本25天延長爲170天,未來將進入大鼠實驗,但若要再進一步到臨牀實驗需要資金到位,推估約10年內可商業應用,希望這項研究可根留臺灣。

此研究利用「蛋白質藥物概念」開發出新的治療藥物成果,受到學術界重視,已刊登在國際腎臟協會專業官方刊物國際腎臟(Kidney International)上,謝秀梅說,比起化學合成藥物,蛋白質藥物的副作用較少且專一性較高,更容易通過臨牀試驗,是相當理想的藥物,更是全球生技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