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飲料大騙局 無添加又名「另有添加」
圖、文/採實文化
臺北市衛生局6月1日公佈第二波抽驗結果,仍驗出茶葉農藥超標;而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在上週公佈包裝茶飲工廠抽查結果,竟有高達七成四的業者不符合衛生規範!但選擇其他種類的飲料,也潛藏不同的危機。食品工程學家黃太瑛博士,曾擔任食品公司的食品研究員,幾乎做過所有種類的加工食品,她在《飲料大騙局》一書中直言不諱:飲料裡除了添加物之外,沒有別的了!
飲料的香甜氣味和清涼口感,都來自於各式各樣的添加物,包含香料在內,目前臺灣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共有十八類別、高達八百項,就算符合每日攝取量,但由於國內食品加工情形普遍,一項產品多則用上兩三種,很容易攝取過量。
黃博士也指出,每一年幾乎都有原本安全的食品添加物,因新的科學研究證實對人體有害,被列入禁止名單上,例如原本可使用的天然添加物「紅藤仔草色素」,日本在二○○四年的動物實驗中,發現該物有誘發腎臟癌的可能,已經自許可名單中移除。
除此之外,現行的添加物測試太簡單,針對同時吃下不同添加物時會有的副作用,並沒有充分檢查;普遍當作飲料防腐劑的苯甲酸鈉,和維生素C反應後會產生劇毒物質「苯」,但不知情的消費者,很可能會把含維生素C的水果加入含有苯甲酸鈉的飲料中一起喝,量雖少,還是會產生劇毒的苯。
市售飲料所謂的「無添加」就是另有添加?消費者不喜歡,就「無添加」,這不只是食品公司的噱頭,因爲拿掉某種成份後,只要再添加其它成份就行了。
無添加合成防腐劑、無添加合成香料、無添加人工色素、無添加砂糖……在飲料瓶身上,密密麻麻地標記着消費者感到陌生的添加物名稱,「無添加」這個詞讓人感到格外安心。但另一方面,「無添加」這個詞聽起來又像是飲料公司辛酸的自我告白:「對不起,事實上以前我們大量添加了對身體有害的添加物。爲了用低廉價格製作美味食品,勢必需要添加物。不過,這次全新亮相的產品中,我們把會讓各位難以放心的添加物全部拿掉了。」
「無添加」的飲料中,有更可怕的替代品!即使添加物的危害性變成話題焦點,飲料公司也能老神在在地應付。他們反駁說,添加物是國際上允許使用的安全成份,對健康不構成任何問題,但礙於消費者擔心,才因而宣佈不使用添加物。畢竟對飲料公司而言,消費者纔是第一,只要消費者不喜歡,它們就會優先拿掉添加物,想賣也別無他法。不過事實上這並非難事,因爲拿掉某種成份後,只要再添加其它成份就行了。
看到「無添加」飲料時,你不曾覺得這有些詭異嗎?沒添加人工色素,顏色卻鮮豔無比;沒添加合成防腐劑,保存期限卻達六個月以上;沒添加合成香料,卻散發草莓香氣;沒添加蔗糖,卻有香甜滋味;沒放添加物,卻依然美味可口。原因是什麼?沒錯,就是因爲添加了取代那些東西的其它添加物。
無添加,又名「另有添加」,或許可說是用醬油代替鹽巴調味吧?具代表性的替代添加物是取代蔗糖的液態果糖。它的價錢比蔗糖低廉且唾手可得,因此被使用在餅乾、冰淇淋、清涼飲料、果汁、健康飲品、咖啡等各種食品及飲品中。
液態果糖亦即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high fructose corn syrup),許多人誤以爲它是從玉米中萃取而出的天然成份,比蔗糖還好。然而,跟蔗糖比起來,液態果糖卻是對健康有害的物質。這是因爲它的吸收速度比蔗糖快,會干擾身體調整食慾、維持體重的功能,並引起肥胖等毛病。
所以,假使有飲料標記「無添加蔗糖」的話,務必轉過來確認它的原料名稱。如果看到液態果糖,請默默放下該產品,並將這間公司名稱列入你的黑名單上。
那麼,人們最希望「無添加」的添加物是什麼呢?第一名肯定是「合成防腐劑」。由於合成防腐劑能使食物不會腐壞,以致人們普遍認爲它的毒性相當強,因此合成防腐劑同時也是最令人反感的添加物之一。當然了,它的安全性也讓人難以安心。即便目前爲止它仍是官方認證的安全物質,可是一旦科技發達,便極有可能會產生新毒性。
號稱「無添加」產品原料和營養成份表
◎類型〈一〉:無添加合成防腐劑、合成香料、人工色素、乳化劑、碳酸水、液態果糖、草莓濃縮液(草莓汁8%,國產)、蘋果濃縮液(國產)、木糖醇、維生素 C、檸檬酸三鈉、檸檬酸、酶改性甜菊糖、葡萄柚種子萃取物、天然香料(草莓口味)、天然香料(覆盆子口味)*添加比蔗糖更不健康的液態果糖,根本不能稱作健康飲品。
◎類型〈二〉:無添加防腐劑、甜味劑、蔗糖、色素、香料碳水化合物 27g(8%)、糖類 26g、蛋白質 0g(0%)、脂肪 0g(0%)、飽和脂肪 0g(0%)、反式脂肪 0g(0%)、膽固醇 0mg(0%)、鈉 25mmg(1%)
*( )內的數值是每日營養素標準數值的比例藍莓濃縮果汁(藍莓汁 20%,美國產)、水、紅葡萄濃縮果汁(葡萄汁 63%,西班牙產)、頂級康科特葡萄(葡萄汁 10%,美國產)、檸檬濃縮果汁(檸檬汁 7%,義大利產)
*雖然產品中沒有添加蔗糖,但因爲水果中含有天然糖類(果糖),所以產品的糖類含量纔會高達 26 公克。醫生建議,爲了健康着想,成年人一天的糖類攝取量最好控制在 50 公克以下。
★看更多關於《飲料大騙局:第一手飲料廠商不敢說的真相.前食品公司員工挺身吐露告白》
作者:黃太瑛
作者簡介: 畢業於慶北大學食品工程學系,並在同所大學取得農業科學博士學位。過去十多年來,她在食品公司擔任食品研究員,幾乎做過所有種類的加工食品;任職品牌行銷經理時,爲做出能吸引消費者的產品,甚至煞費了苦心,做了又吃、研究了又吃,爲了解消費者口味而吃了又吃,懷第二胎時也一樣。
但第二胎出生時,卻患有老大沒有的異位性皮膚炎,這件事讓她開始對加工食品及市售飲料抱有疑慮。在那之後,她從原本會喂孩子吃加工食品的媽媽,變成嚴格監控孩子攝取加工食品和市售飲料的媽媽。她發現孩子一戒掉飲料和加工食品後,就醫和吃藥也未見改善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竟然消失了,於是疑慮轉爲篤定。
擔心吃下肚的食物的同時,她也發現人們對於最沒價值的加工食品—市售飲料接受度高的社會現狀,因而着手寫書。目前在中源大學漢方產業學院的漢方食品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不斷對學生及周遭友人闡述戒掉市售飲料的重要性。
內容簡介: 零卡可樂、三合一咖啡的植物性奶精、運動飲料、100%純果汁、所有標明「無添加物」的飲品……每年,你喝下多少這些「最沒有價值的加工食品」?飲料公司巧妙地用廣告臺詞打造清涼與健康的假象,說服消費者購買充滿添加物的產品。
果香、無糖、清爽、濃稠,這些口味都是爲了討好消費者口感,在研究室中以多種添加物混合調配而成。在選擇商品時,除了基本的「保存期限」和「熱量」,每個 人都應該多留意標籤上的成分標示:號稱「無添加蔗糖」的飲料,是否加入了吸收更快、更不健康的「液態果糖」;選擇不同口味的優酪乳時,是否加入了「合成香 料」或是「水果香精」;大方標示「使用天然果汁」,其實果汁含量僅1%。
出版社:採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