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買買買 這些套路不得不防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正如火如荼展開,各路商家開啓了新一輪促銷,尤其是線上商家促銷手段多種多樣,預售定金抵扣、“養貓活動”、閃購價等,讓廣大消費者目不暇接。不過,這些促銷活動除了有實惠,也可能存在套路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整理了近年來“雙11”“6·18”等大促活動期間消費者投訴最多的促銷套路,包括直播貨刷粉絲價格虛標、虛假宣傳、促銷廣告騷擾多、刷單不發貨售後服務跟不上等,提醒消費者多加註意。

紅包活動是各大電商平臺吸引用戶、提升銷量慣用手段,但有時這些紅包活動看似優惠多多,實際上卻很雞肋。“此前,有消費者反映其在某網絡購物平臺參加搶紅包活動,一共搶到了900多個紅包,但實際優惠金額累計不到10元,花費了很多精力,最後只有滿滿的失落感。”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主任任靜介紹,還有商家使用“限時搶購”“爆款秒殺”“巨惠特賣”等極具誘惑力的宣傳用語來吸引消費者下單,但實際上是“先漲後降”的套路。

此外,近期越來越多的平臺與商家推出商品預售促銷模式,以提前支付定金換取優惠的方式吸引消費者下單。任靜提醒,這種商品預售模式看似優惠,但消費者應理解“定金”與“訂金”的區別。通常情況下“定金”支付後,如果消費者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支付尾款,“定金”將不予退還。因此,支付“定金”前一定要謹慎。

作爲新興銷售渠道,直播帶貨是當下最火爆的網購引流方式,在“雙11”期間更是成爲焦點數據顯示,2019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已達4338億元。但是,在銷售量不斷攀升的同時,一樁樁主播“翻車”事件也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不滿。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令消費者不滿的問題主要包括,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存在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版,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僞劣商品;主播將消費者引至信用資質不佳的第三方平臺或是私下交易;部分商品售後無保障,消費者難享“三包”權利等。

任靜提醒消費者,應樹立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意識,在面對各種促銷、優惠廣告時,保持理智並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購商品;儘量選擇與資質齊全信譽較好的商家交易,切勿貪圖價格便宜登錄陌生網站或者點擊不明鏈接並交易;切勿隨意添加陌生人微信、QQ等通訊方式並私下交易,以免吃虧上當。

在交易結束後,應注意索取並保存購物憑證以及相應的商家承諾,通過網絡購物的消費者還應留存訂單信息、購物聊天記錄等,作爲維權證據;發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可先與商家及平臺溝通,如聯繫不暢或溝通未果,可向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記者 佘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