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北榮聯手找出慢性腎病致病基因 醫:助降低洗腎率

臺大醫院與臺北榮總團隊合作研究,發現TRPM8、DNAJP4,2個與慢性腎病有關的DNA,若能以藥物抑制這兩種DNA活性,將有助降低洗腎比率。記者林琮恩/攝影

臺灣慢性腎病(CKD)盛行率高,洗腎率更居全球之冠,耗用許多健保資源。臺大醫院與臺北榮總團隊合作研究,發現TRPM8、DNAJP4,2個與慢性腎病有關的DNA,有助開發活性抑制藥物,臺大醫學院生理所教授李宗玄表示,若能以藥物抑制這兩種DNA活性,將有助降低洗腎比率,讓病人安全、國家醫療資源得到良好管控。

腎臟將身體的廢物代謝爲尿液,以及平衡體內的水分及電解質。若腎臟發炎、受損超過三個月,腎小管細胞死亡、腎臟纖維化,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即稱爲慢性腎臟病。

李宗玄與研究團隊成員臺北榮總內科部主任唐德成、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黃政文等人發現,與正常人相比,慢性腎病患者體內TRPM8、DNAJP4二項DNA表現顯著增加,藉由動物實驗,給予小鼠引發慢性腎病之特殊飼料,發現去除內TRPM8、DNAJP4兩種DNA的小鼠,慢性腎病疾病指標下降,腎臟切片也顯示,纖維化進展大幅延緩。

李宗玄說,若能以活性抑制劑,抑制前述二種DNA活性,將有助延緩慢性腎病病情發展,降低病人洗腎機率,進而降低慢性腎病造成的死亡率,洗刷臺灣洗腎王國的污名,讓病人生命安全、國家醫療資源獲得控管;目前TRPM8已有三、四項具潛力的藥物,但仍須藉臨牀試驗證實;DNAJP4則尚無藥物可抑制其活性,期待儘快篩選出DNAJP4抑制劑。

唐德成表示,從藥物開發到取得治療成果,必須經過臨牀試驗、安全性活性測試等,除醫學研究外,藥界合作,透過基礎研究,驗證臨牀試驗中,要做哪些分子、藥物測試,期待兩院合作,創造更好研究成果,與產業界合作開發新藥,改善慢性腎病盛行率,降低併發症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