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長遴選/陳弱水:大一不分系、博士免2年學雜費

臺大校長遴選陳弱水發表。(圖/翻攝臺大學生官網

記者盧映慈臺北報導

臺大校長「治校理念說明會」27日登場,由前中研院院長王泛森前臺大文學院院長陳弱水依序上臺,2人都是歷史背景出身,對人文素養比較注重,但王泛森認爲「要重塑臺大精神、塑造專精人才」,陳弱水卻表示「希望大一不分系、大二不看成績自由選系」,養成通才來面對未來社會。

陳弱水錶示,臺大是綜合型大學學系很多、性質又不同,結構複雜的學校想跟其他「專精型」學校競爭,就要讓專業教育跟基礎教育結合,性質相近的學院可以考慮大一不分系、各學系也可以降低必修學分,培養通才;「要大而好,就要集體提升」,他認爲應該針對「人」做投資,像博士獎助、減免2年學雜費,還有提高新進老師研究經費宿舍,爲資深老師加薪等,都是培養人才的方式。

▲陳弱水認爲,「教學跟人」纔是主體。(圖/記者季相儒攝)

另外,問到對「英語畢業門檻」的看法,陳弱水說「我們有沒有強到讓別人覺得,就算是華語教學也要來讀?如果沒有,英語還是很重要」,爲了讓臺大更國際化,建立以外籍生爲主的「全英語課程」是必須的;面對本土的學生,也應該提供院、系、通識更高一階的英語課程,成立國際學院、跟鄰近大學商議交換學生,讓整體的英語能力能更提升。

「臺大優勢在各方面水準高,但收的錢很便宜,簡直是物超所值的大學」,陳弱水錶示,原本學術能力可以吸引到一些人,再配合良好的英語能力、接收到國際學生,讓校園裡更豐富,「等於是一魚兩吃」;而這些外籍生來臺灣,也可以利用臺大的交換系統再出國,例如歐美的學生可以到香港、新加坡,「我們也讓他們一魚兩吃」,在學校形成的環境就非常良好。

▲陳弱水錶示會加強臺大國際化的基礎。(圖/記者張一中攝)

不過光是博士生減免學雜費的政策,1年就預估要6000萬元的經費,學生質疑「這麼多錢從哪裡來?」陳弱水則表示,臺大的債務不多,強化募款機制、改善校務基金的結構,並跟校友保持良好聯繫,「校友也是我們經費很重要的來源」;加上學校的貸款、還有教育部的「玉山計劃」等,可以取得不少資源,「大學不能只是知識的工廠」,雖然經費支出高,但還是應該以人爲本。

學生則表示,既然要以人爲本,是否希望學生能「更多參與校務決策,或是以諮詢身分列席討論」,而經費支出多、如果拮据時各學院分配不均,該如何處理?陳弱水則表示,目前校務會議主管跟各系所代表太多,較少全院老師代表,因此調整校務會議的組成是可行的,像學生權益的會議一定會請學生代表列席,但是不是每個會議都要列爲「常設」,可以再討論。

至於經費問題,陳弱水錶示,「大學經費主要不是分配的問題,是來源的問題,我們可說拿別的錢來補,但會其他面向會出問題,但我認爲若經費有刪減,應將教學的刪減放最後面」;像高教深耕計劃目前是未知數,對國際競爭與研究影響較小,對教學影響比較大,在整體經費規畫上,其實最不均勻的是公務人員員額,許多院系只有約聘、把教學費用消耗掉,但如果不足時,教學相關部分一定會最先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