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中國車企該清醒過來了。
臺灣輝能在10月14日在巴黎車展上宣佈推出了全球首款100%硅複合負極的電動汽車電池,能量密度爲321Wh/kg,預計到2024年底將提升至355Wh/kg。比傳統的磷酸鐵鋰電池(200Wh/kg)和鎳鈷錳(NCM)鋰電池(200-300Wh/kg)性能有了明顯的提升。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其快速充電能力可在5分鐘內從5%充至60%,8.5分鐘內達到80%的電量。充電12分鐘能跑1000公里。甚至可以通過減少電池容量(從83kWh降至55kWh),可讓車輛重量減輕300公斤。這樣車輛只需充電5分鐘,就可以續航300公里。
輝能創始人認爲,從2023年以來,他們在能量密度和快速充電上已經持續領先競爭對手,期待這項新技術能夠成爲市場的“遊戲規則改變者”,解決電動汽車行業面臨的各種挑戰。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從目前固態電池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內外都在強力推進,固態電池成爲公認的下一代電池首選方案,日韓歐美都將開發固態電池放在了國家產業戰略的高度,歐洲研究人員也已經開發出了新固態電池原型。現在連臺灣輝能都能宣佈研發進度,要改變遊戲規則,寧德時代、比亞迪、衛藍新能源、輝能科技等電池廠商以及國內車企是否能在固態電池賽道搶到先機,面臨的挑戰者越來越多。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今年以來,上汽、蔚來、廣汽等多家車企已經在新車上搭載半固態電池,並將其作爲賣點加以宣傳。但一字之差,預示着中國電池距離全固態依然存在不小的距離,仍未擺脫從全固態技術上被顛覆的風險。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尤其是值得擔憂的是,國內企業都在扎堆做增程,這可能是一個麻煩。長安、北汽、吉利、東風、比亞迪、奇瑞、上汽、廣汽等,都有了自己的增程式汽車。小米、小鵬、智己、極氪都傳出了要做增程。現在主流廠商專心做純電的似乎只剩蔚來一家。純電車佔比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從76%跌到了57%,做增程是因爲消費者的跑長途續航焦慮被放大,導致廠商不得不妥協在這一條路上不斷深入走下去。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但是廠商扎堆做增程,對電池企業來說,不是好消息,因爲增程車不需要大容量的電池,對電池續航要求不高,如果增程車成爲主流,那麼這將打擊寧德時代等廠商的營收,因爲它們的營收主要依靠搭載大電池、對續航要求更高的純電車,這可能將拖慢國內電池企業在固態電池研發上的進度與投入的決心。
因此,現在連我們一直被忽視的臺灣輝能都能把固態電池做到這種程度了,那麼日本以及韓國在固態電池上的研發走得多深了,這是我們不能輕視的。
日產與豐田就不用說了。
2023年2月,日產宣佈全固態電池研發成功,2025年開始試生產,2028年生產一款由固態電池驅動的全新電動汽車。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該電池完全去除了電池中的液體元素,大大提高存儲和電力傳輸的效率,將能源密度提高一倍,充電速度提高三倍。
2023年7月,豐田宣稱將於2027年向市場投放配備“全固態電池”的純電汽車,充電10分鐘,行駛1200公里,續航距離延長至現有EV的2.4倍。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12月,松下也首次公開快充全固態電池,10%充到80%只需3分鐘。
在韓國方面,此前在韓國首爾舉行的 SNE 電池日 2024 博覽會上,三星展示了其最新的電池技術:一款電動汽車專用固態氧化物電池,續航里程近1000公里(600英里),並且可以9分鐘快充到80%電量,使用壽命高達20年。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三星的固態電池具有很多優點,包括重量更輕、由於熱平衡更穩定而提高了安全性。
但最好的部分或許是三星固態電池技術每公斤約有 500 瓦時,這幾乎是當今大多數電動汽車電池能量密度的兩倍。
因此在現實世界中,一次充電就可以行駛約960 公里。
三星將大規模量產固態電池的時間定在2027年,中國的寧德時代原計劃在2030年量產固態電池,目前也已將時間提前到2027年,希望能達到1%的固態電池滲透率。
如果在固態電池領域,國內沒有搶到先機,在固態電池的供應鏈環節或將受制於人,國內建立起來的電車優勢可能要被打掉一部分。
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釋放出“全固態電池是我們面對的威脅和挑戰,中國的電池產業優勢可能因美日韓等國家率先量產全固態電池而被顛覆”的風險預警後,國內對固態電池的研發重視程度以及研發信心似乎還不夠。
臺灣輝能固態電池都來了,我們車企還在扎堆做增程,該清醒了
作爲電池領頭羊,寧德時代對全固態電池研發進展的態度過去從三緘其口到主動透露“2027年達到小批量生產水平”;當前,中國用來搶跑的技術並非真正最具技術顛覆性的全固態電池,而是作爲過渡技術的“半固態電池”,雖然過去五年來中國在固態電池專利申請數量上增幅很快,但在專利總數上,仍落後於日韓。這預示着中國電池仍未擺脫從全固態技術上被顛覆的風險。
車企用腳投票,選擇大力投入增程或混動,這其實與我們要在純電上做強競爭力的初衷相悖。而純電的核心競爭力要體現在電池技術層面。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事關新能源汽車下一階段的主導權之爭,但有時候是市場需求在推動技術瓶頸突破,都在做增程車,電池企業哪裡有資金與動力去推進固態電池研發?
現在臺灣輝能的進展或許能提醒國內車企該清醒過來了,不要沉迷於過渡路線的短期銷量,否則還真有可能被顛覆的風險,我們要要真正投入並做強純電這條路線,早日將續航充電的痛點解決,固態電池對中國龐大液態電池產業鏈以及車企格局所帶來的重構不可小覷,以及一旦固態電池量產,國內以液態電池爲主的車企如何與之競爭,以及液態電池產業鏈何去何從等產業層面的顛覆問題,是時候要引起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