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血汗海鮮 民團促勞動檢查入法

臺灣區鮪魚公會、魷魚公會、圍網公會、小釣協會,以及遠洋漁業青年聯誼會20日發出聯合聲明,希望能與政府和NGO一起合力下,讓遠洋漁業永續經營。(林瑞益攝)

臺灣漁船主肢體及言語暴力虐待外籍漁工、薪資低廉、涉及非法捕魚等,屢遭國際輿論指責,多個民團20日透過聯合聲明指出,行政院待覈中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草案仍有不足,除境外聘僱外籍漁工最低工資應比照勞基法,漁船到了海上10個月的作業時間限期應回臺,或到設有我國檢查員的港口,接受卸魚及勞動檢查,要求行政院儘速公佈該項行動計劃,洗刷臺灣「血汗海鮮」惡名。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應加強漁業監管,包括漁船實質受益人及漁船歷史資訊的透明與公開,並將人權問題與非法漁獲(IUU)的防杜連結,才能避免讓傷害漁工人權與非法、未通報、未受管理的IUU進入市場,導致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到非法或血汗海鮮。

環境正義基金會東亞經理邱劭琪表示,非法漁業與漁業人權議題往往相互關聯,臺灣近年來因非法漁撈、強迫勞動、苛扣薪資、肢體及言語暴力虐待漁工等議題受到國內外輿論關注,當漁獲登記越健全、資訊越透明,便能讓IUU行爲無所遁形,漁工權益的保障也能適時掌握。

民團表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草案仍有不足,呼籲行政院應納入境外聘僱外籍船員最低工資比照勞基法並直接給付、建立漁業資訊分級透明公開制度,並落實第三方勾稽與查覈。

由臺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臺灣區遠洋魷魚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臺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臺灣鮪延繩釣協會、遠洋漁業青年聯誼會所組成的遠洋漁業產業團體,20日在高雄前鎮漁港舉行「提升漁工人權,落實漁業永續」聯合記者會,聲明產業近年持續努力,除在船上裝設攝影機管理工時和改善船員生活環境,還參與海洋管理委員會認證,迴應民團的指控,希望NGO不要無視產業努力。

鮪魚公會組長林涵宇說,希望政府儘快建立與船員來源國政府、船員組織、勞務公司、訓練中心,制定可實行措施,確保經營者與船員都可受雙方國家法律保障。他強調,遠洋漁業產業不怕稽查,但需要公平機制,未來漁業署會有大批檢查員,檢查員需要有完善的專業背景知識,並需加上精確翻譯,纔不會造成產業界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