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出來就賺錢”

太陽出來就賺錢,光伏給我好光景”,這是山西脫貧羣衆對光伏扶貧工作的心聲。在跨越了呂梁與燕山—太行兩個連片深度貧困區的山西,光伏扶貧成爲最大的產業扶貧項目。截至2020年底,全省光伏扶貧電站裝機規模294.4萬千瓦,其中村級電站5479座、155.4萬千瓦,實現了原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記者瞭解到,2020年山西光伏扶貧的發電收益與到村收益均居全國前列。

這些成就,山西是如何做到的?羣衆現在的生活如何?記者進行了走訪。

村民脫了貧 村子光景新

“我能幫着村裡的人上網買東西哩!”安文蘭咧嘴一笑,告訴記者。自從有了電商站,村裡的人交話費或者網購,都來找她。

走進山西“光伏第一村大寧縣吉村,村委會對面一棟白色的房子在藍天下格外醒目,門上掛着塊“電商便民服務點”的牌子——這就是安文蘭的“辦公室”。村裡很多年輕人出去務工,對老人來說,網購和看病成了難題。後來,村裡設置了光伏電站的公益崗位,她當了電商管理員丈夫做起了村醫。兩人一起,既幫助了村民,自家也脫了貧。

“村子發展光伏產業後,集體經濟破了零,貧困戶也陸續都脫了貧。”村支書許玉生介紹,過去的而吉村是沒有集體經濟的貧困村,從2014年試點建設光伏電站以來,源自光伏收益的村集體平均收入可達30萬元左右。村裡有了錢,面向貧困羣衆開設了清潔員保安員、電商管理員、村醫等公益性崗位,羣衆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增收,生活有了保障。

個人脫了貧,村裡的小型公益事業也發展了起來。平整道路、修剪樹木、翻新廣場……面對這些變化,80多歲的馬月恩感慨:“真是享了國家政策的福嘍!”自從有了光伏電站,他不僅領着養老補助,還能免費領村裡買的化肥。爲了鼓勵贍養,村裡規定子女每給老人1000元贍養費,村裡會追加200元。

此外,貧困戶還可以申請大病補助、本科生補助……這樣的公益項目越來越多。前段時間村裡的自來水管因爲破舊漏水,村委會通過決議,挨家挨戶換了管道。同時,村裡還按照每噸2元補貼了水價,讓每家每戶都能享受到實惠。

“我們光伏電站重點向深度貧困縣、深度貧困村與貧困羣體傾斜,10個深度貧困縣光伏扶貧規模佔全省43%。”山西省扶貧辦產業站站長張臨陽告訴記者。

黨的政策好 生活有奔頭

這幾年同樣變化明顯的,還有山西原來規模最大的貧困縣臨縣

驅車從盤桓曲折的狹窄山路“爬”到樑峁頂上,來到臨縣白文聯村電站,記者被眼前黃土塬上這1200多畝的“藍色海洋”所震撼。這座聯村光伏電站一年可發電4400萬千瓦時,年收益可達3700萬元左右,惠及白文鎮6個村的羣衆。走到跟前,會發現這些光伏板下還種着知母白芨作物。“這些電站都分別確權到了各村,我們還積極發展‘農光互補’等來擴大羣衆收益。”臨縣縣委常委高澤榮介紹。

臨縣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縱橫。縣領導爲了節約土地,因地制宜集中建設了電站。“有了電站,老百姓可以多渠道受益——電站佔用土地的租金收入、作物種植的務工收入,村集體二次分配收入,以上疊加可帶動53個貧困村4997戶貧困戶增收,鞏固脫貧成果。”高澤榮說,光伏在貧困人數多、貧困發生率高的臨縣對脫貧攻堅發揮了大作用。

木瓜坪鄉康家灣村的王小蘭穿着保潔工衣,剛掃完村裡廣場的衛生,張嘴就誇起來了,“現在的日子是黨的政策好!生活有了保障,村民天天都是樂呵呵的。”

王小蘭和丈夫都參加了村裡的公益性崗位,加在一起每年最少有兩萬多元的收入。村支書郭平平介紹,以前村裡也想幹事,但苦於沒錢。有了光伏產業後,村裡幹了很多實事,村民對幹部越來越信任,自己做事也有了底氣。

光伏電站不僅讓村裡面貌一新,羣衆也有了精氣神。隨處走訪,可以發現康家灣村每家門口都放着一個村裡統一配置的垃圾桶村容整潔有序。

此外,一些村子還開設了愛心超市,村民可以通過文明道德積分換取生活用品。開設了日間照料中心,村裡的孤寡老人可以每天免費吃飯、洗衣服,這些支出都來自光伏扶貧電站。

分配公平透明 助力鄉村振興

據電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山西光伏扶貧項目累計結算收益36.1億元,其中分配到村32.61億元,惠及9965個村。僅2020年當年的結算收益就達19.6億元,成爲脫貧收官交賬、抗擊疫情影響的硬支撐。

這麼巨大一筆收益,光伏電站在村裡要是出故障怎麼辦?村子裡有了錢,這些錢如何確保都花在老百姓身上?記者走進山西光伏扶貧監測調度平臺,科技創新給出了答案。

“所有電站全部接入了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系統,能隨時監測電站運營情況。”張臨陽告訴記者,山西在全國率先自主研發了光伏扶貧收益分配管理系統,各縣村的收益分配信息與原始材料都能實時上傳到系統,確保分配公平透明。“爲了配合系統,我們建立了績效評價、生產調度和風險防範等制度,這也是山西能夠在光伏產業上取得這麼多收益的秘訣。”

“我們還給每個村級電站都買了保險,無論是風颳雨打還是失竊都不怕。下一步,要謀劃的是如何利用好這筆穩定的收益,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張臨陽充滿信心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