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吃掉加薪 實質經常性薪資 連2年負成長
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百分之0.03,爲連續二年負成長,意味加薪還是不敵通膨。(本報系資料庫)
主計總處昨天指出,今年一至二月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爲每人每月平均四六○一七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點三九,增幅近六年次高,但是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百分之○點○三,爲連續二年負成長,意味加薪還是不敵通膨。
接下來三月實質薪資能否持續轉正?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今年基本工資提高,再加上疫後復甦帶薪資成長,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薪資成長動能尚可,以三月CPI爲百分之二點一四來看,今年第一季實質薪資轉正可以期待。
主計總處數據顯示,今年前二月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八一九八二元,增百分之三點七四,創六年高,剔除物價,實質總薪資年增百分之一點二九,創近三年最高。
不過一至二月受僱員工數八四三點五萬人,其中製造業年減三點九萬人,官員坦承,景氣疲軟對製造業影響仍在。
觀察勞動市場狀況,可看出出口與內需兩樣情。一至二月受僱員工人數平均八四三點五萬人,雖年增二點四萬人,但是其中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明顯增加,例如住宿及餐飲業年增一點五萬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也分別增加一點一萬、九千人,製造業卻年減三點九萬人。
陳惠欣表示,製造業人數變動有春節臨時性工作人數減少,以及轉職潮影響,但年減三點九萬人,顯示全球景氣循環對製造業影響仍在。
薪資被通膨吃掉,許多股民轉往一路走高的臺股尋找機會。財政部昨天則公佈三月稅收二三九一億元,年增百分之十一點三,其中證券交易稅增加一百一十五億元、綜所稅增加一百一十一億元、營業稅增加六十四億元較多,而贈與稅減少三十三億元最多。
其中象徵股市量能的證交稅,受AI商機和ETF熱潮推動,三月實徵淨額達二百九十一億元,年增六十五點六%,爲連續十一個月正成長,並創歷史新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