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視頻行業的併購悲喜劇

文/IT耳朵 李拓

國內視頻網站併購目前可分兩類:相同產業平臺式的“橫向併購”和上下游產業鏈式的“縱向併購”。今年以來,交易額越來越大的併購案表明,互聯網視頻行業在2013年將加速進入深度整合期。

然而回望這幾年的視頻網站併購案,當初併購時“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光鮮夢想,其實沒有完全如願照進合併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殘酷現實,可謂悲喜並見,甘苦自知。

大喜奔!併購有三好:省時、省力、推廣妙

用四個字來概括併購企業的心情,那一定是“普大喜奔”。一方面,同行業合併或收購是視頻網站壯大的最直接和最快捷方式,可以在資本規模、內容資源、用戶羣體廣告客戶以及合作談判價碼上爲企業帶來質的飛躍,如今年5月奇藝和PPS大婚之後,綜合實力躍居行業第二位,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搜狐視頻是如何羨慕嫉妒恨和坐立不安了。

另一方面,鑑於從零起步的難度和成本太高,對於不具備視頻運營經驗,而又想快速介入並取得一席之地的門外漢而言,最便捷的方式莫過於收購。譬如早在2008年穀歌以16.5億美元的鉅款買下YouTube,至今YouTube幫助谷歌拿下了北美市場25%的移動互聯網流量,而谷歌2013年首季度129.5 億美元的廣告營收中,Youtube視頻分享和移動業務一起貢獻了15%的份額。除此之外,盛大收購酷6、人人收購56網等諸多案例中,非視頻企業吞下視頻企業的戲碼反覆上演。

再者,提高業內和用戶關注度是任何一家企業都求之不得的美事。業內每一起併購案都能引來大量的報道和關注,當事方無需絞盡腦汁進行任何推廣。仍以愛奇藝與PPS爲例,雙方在5月合併的新聞,使二者的各自用戶關注度在當月迅速飆升至行業並列第二位。

你以爲有幾個錢兒就牛了?散財童子來了!

說併購是悲劇,因爲“錢多人傻速來”的併購遊戲令不少買主一肚子苦水無處吐。

毫無疑問,雖然谷歌收購YouTube實屬一擲千金,不過總算物超所值,而國內視頻網站併購可就沒那麼幸運。近年來,國內視頻網站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買家在收購前後紛紛付出了不菲代價

追溯至2009年,盛大旗下華友與酷6股權合併。業內人士曾猜測成交金額在4500萬美元左右,豈料這看似撿了大便宜的交易只是噩夢的開始,在隨後的幾年間,盛大陸續投入超過2億美元來提振酷6視頻業務,無奈酷6發展路線混亂,營收毫無起色,從版權戰晃到自制內容都乏善可陳,酷6在2013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其總營收僅307萬美元,同比下滑超過三成,淨虧達167萬美元。面對這樣的成績,倘若時光倒流陳天橋會不會踢自己一腳?

2011年56網以8000萬美元委身人人網,曾被嘆爲“賤賣”,不過事實證明人人網也沒撿到便宜。近兩年來,56網可真沒讓陳一舟省心:僅2012年人人網就對56網追加了6000萬-7000萬美元的投資,不過很有自知之明的陳一舟在追加之初就沒想着在2012年能盈利。2013年第一季度人人網財報很難看,56網的收入更難看:在後者接近500萬美元的季度收入中,將近300萬美元收入來自虛擬才藝表演“我秀”,剩下那點廣告收入我真不好意思去做減法了。而56網CEO周娟在不同場合均聲稱不排除繼續收購。哎喲!之前都“購了”一回,現在“夠了”吧!

百度收購了愛奇藝之後,導致其2012年Q4財報也不好看,最明顯的是當季淨利環比下降7%。近期百度以3.7億美元收購PPS,在旗下有兩家大型視頻網站的狀況下,我們看到愛奇藝還在陸續購買版權內容、同時在8月要進入智能電視領域,這將使百度在諸多領域都得投入巨資。來,我們一起爲百度的錢包祈福吧。

總之,網絡視頻行業的併購結果,未必就如YouTube一樣是生金蛋的母雞,它們可能是需要長期培養的雛雞,要想盈利,得在內容、技術和渠道等諸多方面追加投入。不過對國內諸多互聯網買家而言,急功近利的決策、走馬燈般地換帥,都導致到手的視頻網站更像是連普通雞蛋都不會生的童子雞,連讓你殺雞取卵的機會都沒有。大款們有錢沒處花就找視頻網站吧,它們是優秀的散財童子。

洞房花燭夜,雞飛蛋打時:業務重疊,人才流失的併購

盛大、人人頗具進攻性的收購基本算是失敗了,優酷在2012年與土豆的防守性合併也不盡如人意。雙方合併後雖然坐上了業內第一把交椅,但老大家裡有本難唸的經:優酷與土豆的從內容到廣告業務方面重疊太多,導致內耗不斷。2013年4月優酷土豆開始內部業務調整,優酷依然主打視頻門戶,而土豆則轉向先鋒、文藝品牌,這副貌合神離的差異化牌局如何收場,尚不得而知。但時間不等人,優酷土豆創新和營收以及總體競爭力均在過去一年因內耗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

愛奇藝強於網頁端,而PPS強於桌面客戶端及移動端,另外在廣告業務方面重疊也不多,這使龔宇徐偉峰等人很樂觀,認爲雙方合併之後互補性將增強。然而,在對待桌面/移動客戶端的態度上,如果厚此薄彼未免令彼此有嫌隙,如果兩者並行,則不僅讓用戶陷入兩難選擇境地,更使其移動市場發展陷入內鬥的怪圈。另外更大的問題在於,二者雖然合併,版權方是否願意妥協,做一錘子買賣?分別售賣版權的話明顯賺錢更多嘛!在愛奇藝和PPS的用戶和廣告系統業已打通的情況下,雙品牌運營的狀態不可能太持久,預計未來PPS內核都將融入愛奇藝,而PPS或將逐漸淪爲空殼

而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管出走,容易造成企業發展戰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變差,這成爲併購過程中最令人頭痛的問題。盛大併購酷6之後,CEO如走馬燈一般換了三任導致元氣大傷,如今乘着UGC東風才迎來了新CEO杜昉;優酷土豆合併以後,包括土豆網創始人王微、COO王祥芸、技術副總裁黃冬以及土豆網原創中心總經理劉思銘紛紛離職;即便是愛奇藝與PPS的整合,PPS也有5%的人員離職。(爲什麼又是PPS?)

總之,互聯網視頻企業合併之後,在阻止內耗、產品重定位以至人事磨合等方面均需付出時間成本,這些事務必然對當事方的技術、內容等諸多發展策略造成困擾和消耗,致使其在行業競爭中失去先機。

互聯網視頻併購新趨向

還有買賣的嗎?當然還有!對於PPTV來說就不是賣不賣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賣、賣給誰的問題。然而賣掉對於PPTV來說固然是個好事,但對於買家倒不是什麼佳話,譬如搜狐。截止據搜狐新一季的財報顯示,搜狐現金流已不足8億美元,而PPTV總裁姚欣則認爲PPS作價3.7億美元是腰斬價,則可見PPTV的心理價位也在7億美元以上,搜狐對這個數字可能有些捉襟見肘。近日盛傳阿里巴巴有可能入主PPTV,但問題在於:阿里對大型互聯網視頻企業並無實際運營經驗,未來人事變動和戰略構建都將成爲挑戰,而阿里剛剛和華數傳媒合作發佈的互聯網盒子,明顯和PPbox形成業務衝突,因此前景並不甚樂觀;至於剛剛爆出的另外一個“非互聯網上市巨頭”的神秘買家,恐怕同樣會因爲水土不服等問題,後市看衰;另據樂視網內部人士低調錶示,他們也在產業鏈上尋求縱向收購,但目前樂視自身產業鏈已基本完整,到底誰將成爲獵物,非常引人好奇;至於56網屢次喊出進行縱向併購的聲音,我認爲,聽聽笑笑就行了。

還有不買賣的嗎?當然也有!譬如美國的Hulu,其免費+收費的運營模式是國內各大視頻網站模仿的對象,Hulu在2011年、2013年兩次掛牌出售,但買家出價從2011年的最高競價40億美元降到了2013年最高10億美元,兩場售賣均以流產告終。主要原因是截止2013年Hulu的內容授權期限只剩短短兩年:這是個買櫝還珠的遊戲,對於篤信“內容爲王”的視頻網站而言,誰願意購買即將成爲空殼的Hulu呢?

而在國內BAT三巨頭中,騰訊是唯一一家從未傳出併購消息的互聯網企業。這高貴冷豔的姿態似乎不合騰訊平日風格。推測原因是:1.騰訊本身進入視頻市場較晚,市場迷霧重重,故不能買;2.騰訊本身現金流充足,用戶羣體龐大(僅QQ活躍用戶數量已達7.8億),黏度高,故不必買。但目前騰訊視頻發展差強人意,雖然從購劇到自制再到移動互聯、UGC平臺,騰訊已是全面鋪開準備和同行大幹三百回合,但作爲富二代裡的難兄難弟,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一樣,在各方面都沒有拿到第一,不僅在平臺內容、移動應用和創新策略上宣傳不多且重點不突出,連高層在業內發聲也極少,最近連總經理劉春寧也掛冠而去。而騰訊想要做大的最大劣勢在於搜索入口被愛奇藝PPS的乾爹百度牢牢把控。足見在視頻領域成績尚不突出的騰訊,沒有動“思凡之心”去收購,算得上有自知之明,福大命大。

總結:

國內互聯網視頻行業第一陣營基本格局已定,企圖通過橫向的平臺併購來突入業內前幾名,代價已經越來越高,時間窗口也越來越狹窄。從大趨勢來看,平臺間的橫向併購模式因經濟、人力和時間成本過高,加上經常性的內容業務重疊,註定會被拋棄,未來產業上下游整合的縱向併購將成爲趨勢,內容製作商、遊戲廠商和教育平臺將是收購競逐熱點,但對於縱向併購,成本依舊是個無法迴避的難題。

(歡迎添加IT耳朵微信號:erdu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