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擾臺共機傳與美機對峙 實際航線悄悄貼近臺灣?

23日共機規模侵擾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傳出實際航線更貼近臺灣,甚至出現共軍運-8反潛機與美軍P-3C反潛機在屏東外海長時間對峙的狀況。圖爲共機運-8反潛機。(圖/國防部提供)

共軍於上週連續2天派遣大規模軍機進入臺灣西南航空識別區(ADIZ),引起美國務院發佈聲明呼籲北京勿對臺施壓。但是陸媒卻在數日後引用民用「航班雷達」(Flight Tracker)軟體數據指出,23、24日擾臺共機實際航線比國防部公佈的位置更靠近臺灣,已貼近臺灣西南端屏東外海的領海區域。而且其中一架次的共軍運-8反潛機,還與一架由巴士海峽方向前來的美軍P-3C獵戶座反潛機在屏東外海對峙,維持相當長時間。

據《多維新聞》指出,共軍在拜登就職後連續2日共28架次軍機挑戰臺灣防空識別區靠近海峽中線區域,使得臺海緊張局勢突然升高。由於此次動用軍機數量、種類及規模更大,其動機頗不尋常,引起臺灣國防、國安高層緊密關注。且由於目前臺灣因桃園醫院的疫情擴大,解放軍軍機此時大規模進行襲臺動作,恐怕也在戰略上有所考量

陸媒依航班雷達軟體所標示的擾臺共機航線,認爲共機已悄悄移近臺灣南部屏東外海。圖左爲臺灣國防部公佈23日擾臺共機路線圖,紅色圓圈是依航班雷達的共機航跡圖推算出的位置,左圖爲共機運-8與美軍P-3C在航班雷達的航跡圖。(圖/取材自多維新聞網

報導還引用業餘航空玩家常使用的航線追蹤軟體「航班雷達」軟體數據稱,臺灣國防部1月23日公佈的共機擾臺路線路,依舊維持在臺灣西南方防空識別區內的海峽中線南端邊緣,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該軟體提供的座標顯示,共機航線其實較國防部公佈的路線圖更加靠近臺灣,幾乎接近臺灣西南端屏東外海領海。而且其中一架運-8反潛機,可能與美軍或臺軍的P-3C反潛機,在臺灣領海外不遠處對峙,時間維持相當長。

《多維新聞》表示,事實上共機在臺灣西南空域侵擾動作,早在去年12月21日已經產生實質變化,只是臺灣軍方「隱而不提」。從12月21日開始,原本都在臺灣防空識別區外的西南海域活動的共機,已經悄悄將固定航路,推進至臺灣防空識別區內,並且不斷在海峽中線附近徘徊。而這可能是臺灣國防部深怕訊息敏感會觸動社會動盪,故可能悄悄將確實航路進行修正後發佈。臺灣官方發佈的訊息中,共機並未切入海峽中線南端,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報導說,以1月24日的情況來看,共機出動的規模與戰機架次較前一日更多,其中還包括海軍航空隊的Su-30MKII和空軍的殲-16,似乎是針對在臺灣南端進行預判戰術航行的美軍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戰鬥羣,進行海空聯合作戰演練

2021年1月大規模擾臺共機當中包括共軍殲-16戰機(圖)、轟-6轟炸機、運-8反潛機與俄製Su-30MKII戰機。(圖/國防部提供0

此外,該報導還注意到,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發表的聲明中,宣示對臺政策依據時在順序上把「美中三個公報」放在「臺灣關係法」之前,以此判斷美臺軍事合作關係出現「倒退信號」,但臺灣方面仍無人點出此一關鍵。

據瞭解,過去美方正式陳述其中國政策以及對臺政策時曾多次強調,美國遵循的是基於「三項聯合公報」、《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其中《臺灣關係法》是唯一經過國會通過、對行政部門具有拘束力法律,而「三項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都是政策聲明,既非條約亦非法律,位階自然不同於法律。不過對於北京而言,歷次在批評美國對臺政策時,都以「三個聯合公報」與「一中原則」爲基礎,雙方顯然在「一箇中國」所建立的互動基礎上有相當落差。如果以美國務院發言人敘述的排列順序來認定美臺關係出現「倒退信號」,恐有過度解讀之誤。

《多維新聞》分析稱,美國務院聲明發布隱藏的政治意味耐人尋味,因當時美軍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羣正在臺灣南端巡弋,但是共軍擴大擾臺行動,對臺灣海空進 行軍事壓制,是試圖試探拜登政府在內外交迫情勢下能否顧及在臺灣問題上的美國利益。

報導說,據以往經驗,共軍在美國新政府上臺時都會增加軍事壓迫的力道,試探美國新政府的政治底限。例如小布希政府的海南島撞機事件、歐巴馬政府的黃巖島事件到川普政府的南海對峙事件,都顯示共軍戰略與戰術是步步緊迫、依照三分政治七分軍事的指導原則,逐步取得對抗美國介入西太平洋事務的優勢。而此次拜登政府上任,日本智庫學者已警告稱,臺灣將可能是北京當局測試拜登新政府底限的樣本,其中包括東沙島澎湖島的危機處境,都有不少分析。

報導最後說,目前由於臺灣疫情擴大,社會關注焦點轉移,較少注意共軍機艦在臺灣周邊的活動,國防部定期公佈共機擾臺動態,一般反應也漸趨麻痹。23、24日連續2日的大規模共機擾臺,甚至跨越臺海中線與貼近臺灣領海,是否會在未來數天內迅速升高兩岸緊張局勢?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