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1996臺海危機 美軍司令:美方不給臺灣空白支票
前總統李登輝1995年訪美,引發了1995-1996年臺海危機。圖爲李登輝抵達雪城機場時,受到美方政界歡迎。(圖/陳孔顧攝)
美國獨立號航母在1996年臺海危機時扮演重要角色,該艦已於1998年除役封存。(圖/美國海軍)
1995-1996年間發生的臺海危機是臺海空戰與金門砲戰之後最嚴重的一次軍事對抗事件,解放軍2階段7場大規模演習共對臺發射10枚彈道導彈,引來美軍航母戰羣鬥進入臺海。從大陸領導人與美方當時決策者事後回憶記錄看來,這次危機首次讓平靜38年的臺海再次出現戰爭危機,兩岸與美方領導人甚至國際上都清醒地認識到,兩岸衝突確實可能引發一場美中兩個核子大國間的戰爭。
衆所周知,95-96年臺海危機的起因是當時臺灣的李登輝總統訪美事件,當時的大陸外交部長錢其琛在他退休後所發表的從政回憶錄《外交十記》中指出,1995年5月22日美國突然宣佈允許李登輝於6月到美國進行「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參加康乃爾大學的畢業典禮。在此之前2天,美方已先行知會大陸駐美大使,但消息宣佈時,仍讓大陸到震驚。
錢其琛在書中提到,他在4月赴紐約出席《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會議時,美國務卿克里斯多福表示不會允許李登輝訪美,豈料美方很快就變卦。李登輝訪美打破了美方17年來不準臺灣高層領導訪美禁令,大陸因此被迫進行反擊,包括推遲國防部長遲浩田訪美,取消國務委員李貴鮮及空軍司令員于振武對訪美,暫停中美導彈技術控制與核能合作的磋商,推遲美方軍控、裁軍與軍事官員對大陸訪問行程,兩國副部級官員所有會談完全停止。
大陸國家主席江澤民隨後決定從7月至10月在臺海進行連續4場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包括對臺灣附近海域發射總數6枚的東風-15彈道導彈。在獲得江澤民同意在大陸出版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羅伯.庫恩着)一書中指出,1996年3月開始的第二階段連續3場的軍事演習,同樣包括了對臺灣南北兩端主要港口外海的4枚導彈試射,北京甚至考慮攻佔金門、馬祖或其他外島。
針對這兩階段的共軍實彈演習與導彈威嚇,美國也作出反應,95年的第一階段美軍派遣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羣通過臺灣海峽,96年的第二階段則派遣尼米茲號航母與獨立號航母2個戰鬥羣共40餘艘戰艦至臺灣附近海域,創臺海軍事史上最大規模的記錄。
包括江澤民在內的大陸領導人對美國的干涉極爲不滿,甚至有解放軍高層列出8種導致開戰的預設情況,江澤民只對其中2種情況表示認同:一、外國勢力干涉或入侵;二、臺灣宣佈獨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隨後拜會了江澤民,季辛吉事後回憶說,江澤民「想在不失中國人自尊的情況下化解這次衝突」,季辛吉則提起有關毛澤東所說「解決臺灣問題可以再等100年」的談話,江澤民答稱,「已經不是這樣了,那是24年前說的,現在只剩76年了」。
前美國駐陸大使普理赫在臺海危機時擔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危機發生時他纔剛上任一個多月,接到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沙利卡什維利的通知時就知事態嚴重,必須儘快做出反應。當時他命令駐在菲律賓的獨立號航母戰鬥羣前往臺灣,但不是進入解放軍正在演習的臺灣海峽,而是繞到臺灣東部海域,以避免過度刺激大陸,同時也保護航母安全。後來美國防部長佩裡覺得這樣不夠,於是再從波斯灣調來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羣。
普理赫表示,調派航母后,美方開始評估大陸可能的反應,也擔心美方的動作是否會成爲大陸對臺動武的藉口。白宮和國會也對此熱烈辯論,當時共和黨國會議員趁機再提出「中國威脅論」,有議員甚至認爲該主動轟炸大陸港口。不過,克林頓政府態度保守,認爲美軍應該收斂。普理赫說:「我們按兵不動,密切注視着局勢。我們肯定大陸不會攻打臺灣。」
在派遣航母戰鬥羣的同時,美國也透過管道要求臺灣不可輕舉妄動。普理赫指出,「當時美方告訴臺灣,美方的做法不是給臺灣開空白支票,航母戰鬥羣是表達美國的態度,目的是阻止事態惡化,並不表示臺灣可以爲所欲爲。」
回顧這次危機與當事者的回憶處理過程的確讓人捏把冷汗,還好當時美國總統是柯林頓,如果像是現在的川普與共和黨佔多數的參議院,後果恐難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