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工智能成爲“底座技術”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推動人工智能成爲“底座技術”

——從2024中國計算機大會看人工智能發展趨勢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0月28日 第 03 版)

日前,第七屆世界聲博會暨2024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在合肥開幕。前沿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亮相展會,吸引不少觀衆到場參觀體驗。圖爲一款人形交互機器人持自拍杆與觀衆合影。  新華社記者 傅 天攝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如何補足大模型“能力缺陷”?10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舉辦的2024中國計算機大會上,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不斷融合,使其成爲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的“底座技術”,引發與會專家熱議。

商家通過大模型生成商品詳情、圖文營銷素材,加強銷售轉化;快遞小哥通過智能提示和操作,提升配送和攬收的效率;患者問診,智能系統提供專業有溫度的諮詢服務,爲醫生推薦治療方案……與會專家表示,科技界和產業界正在持續見證越來越強的大模型。

“計算不僅產生了智能,更在塑造共識,爲科學研究提供全新的範式,並催生了嶄新的經濟形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表示,計算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關鍵力量。

“目前有上百個大模型應用正在京東內部諸多場景孵化、生長,支持了超過60萬名員工和20萬家商家的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京東雲相關負責人在大會發言時表示,雖然大模型還沒有涌現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超級應用”,但產業應用已逐步鋪開。

中國信通院發佈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年)》顯示,截至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超過1300個,中國大模型數量佔比爲36%,位居世界第二。

與會業內人士認爲,人工智能發展了將近60年,經歷三次高潮和兩次低谷,其中兩次低谷都與技術未能真正落地相關。當前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主要由大模型技術推動,大模型能否真正得到廣泛有效應用,將成爲這一技術未來發展的關鍵。

“能力確實令人驚豔,但缺陷也令人驚訝。”在談及人工智能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的表現時,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芮勇說,大模型的出現拉動了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但缺乏推理能力、規劃能力以及對物理世界理解的侷限性也在凸顯。

“當前,人們對‘人工智能+’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人工智能的應用還需要經歷一段時期的探索、磨合和積累,纔可能迎來繁榮。”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認爲,日常聊天或者生成文本報告、視頻,這通常只是行業需求的一小部分,行業需要真正落地的應用是解決生產問題、業務問題的有效方案。

多名專家提到,大模型並非人工智能發展的唯一路徑,更加綜合、混合的技術發展路徑,將有可能推動人工智能破解原理突破、數據依賴、算力消耗等難題和挑戰。

(據新華社杭州10月27日電 記者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