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幫孩子完成作業一些家長花錢買空筆芯、讓人代做手抄報,形式主義的作業在做給誰看?

來源:法治日報

記者 文麗娟

實習生 高紫琦

“空牛奶盒回收”“空筆芯環保作業”“廢紙回收完成作業”“手抄報代畫代做”……

臨近開學,暑假作業迎來“趕工”熱潮,一些家長和學生爲收拾作業“爛尾工程”使出渾身解數。龐大的需求帶動了“作業買賣”市場的興起,以致相關服務在電商平臺成了熱門生意。

有教育行業人士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家長買作業交差,且買來的作業能夠交差,這種滑稽現象反映了當下教育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而這種形式主義教育會給孩子帶來惡劣影響,不利於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踐中,亟須完善科學合理的考察評價體系,改變過度追求指標、排名的做法,從關注表面走向關注育人實效。

作業要求五花八門

苦了家長累了孩子

“學校讓孩子交空牛奶盒,說是爲了環保,但是沒有數量要求。”來自浙江杭州的辛女士近段時間爲攢空牛奶盒絞盡腦汁。她有一對上小學的雙胞胎,爲了讓孩子不被班上其他同學比下去,她計劃開學後每人先交50個,然後再根據其他同學交的數量適時調整。

自從接到這個通知後,喝牛奶、攢牛奶盒成爲辛女士一家人的共同任務,可努力喝了一個月,也只存下40多個。她將目光投向單位的同事,叮囑幾個關係好的人一起幫忙攢牛奶盒。她甚至會留意單位的垃圾桶,如果看到裡面有空牛奶盒,就馬上撿起來沖洗乾淨後帶回家。

辛女士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在社交平臺,不少家長紛紛留言表示“彷彿看到了自己”,“孩子正上小學,學校要求上交牛奶盒,用盒子兌換和校長共進午餐”“幼兒園要椰汁的鐵罐頭,我們全科醫生護士喝了整整兩天才喝夠了科室裡幾個孩子的罐子”“孩子正上高二,學校要求每週交空筆芯,我和他爸每天上班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消耗筆墨”……

不少受訪者向記者分享了自己上學時要交的各種“奇葩”作業:有的學校要求除害蟲、交拍死的蒼蠅,自己就和鄰居說好,每天挨家挨戶去收蒼蠅;有的學校每逢重要節日就要求學生製作手抄報,自己做不完,家長就在網上購買。“不交就得不到表揚,沒有小紅花,沒有獎狀,心思敏感的小朋友會難過甚至自卑。”來自浙江的趙女士說,這樣的形式主義作業會讓小朋友之間進行攀比,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網友“巧克力”說,她孩子所在的學校,交不上牛奶盒的小朋友會被老師批評,甚至失去評獎評優的機會;而收集足夠數量的牛奶盒則能夠加分,或兌換實用的“積分”。她剛花120元買了500個牛奶盒,因爲在學校可以用牛奶盒換積分,孩子想用那些積分兌換“想和誰同桌就和誰同桌”的換座位卡。

需求催生服務市場

作業成了熱銷商品

一些商家從焦頭爛額的家長身上看到了商機,推出各種作業服務。

上海人福女士有兩個孩子,其所在學校要求每個學生每個月至少要交20個空牛奶盒,這意味着她每月至少需要準備40個空牛奶盒。這一任務一度讓他們一家人都焦慮不已,直至發現網上有人出售空牛奶盒。

在網上買了數月的空牛奶盒以後,福女士突然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大市場,便也做起了售賣空牛奶盒的生意。她的牛奶盒統一規格,250毫升的容量,每個都剪開洗乾淨曬乾疊好,100個38元,50個25元。

記者近日在某電商平臺以“牛奶盒回收”“空筆芯回收”等爲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有不少賣家售賣此類商品,空牛奶盒的價格爲每100個25元至35元不等,空筆芯的價格在每100支10元上下浮動。

這兩類產品在商家所售商品中的銷量排名通常比較靠前,一般用塑料皮筋紮成一捆一捆進行銷售,多數商家宣稱這些產品都是“自己家攢的”或“自己家用完之後回收的”。記者注意到,有一商家累計賣出過近5000個空牛奶盒,其在商品頁面註明:可根據學校要求作精細化處理,如將牛奶盒“剪成片狀/剪開兩頭”等。還有一些商家對空筆芯也進行了分類,比如“徹底清洗”或“輕微清洗”等。

記者梳理買家評論發現,這些空牛奶盒、空筆芯的用處,大多是家長爲了幫助孩子完成學校佈置的環保作業。

除了空牛奶瓶、空筆芯外,“代畫手抄報”在電商平臺的銷售也十分火爆。一些商家打着“百人團隊,品質無憂,讓您體驗海底撈式的服務”“老師代畫,高端定製”等口號,吸引了不少顧客。

其中一個自稱“代畫手抄報,半小時起交稿”的商家顯示銷量已售20萬+,“一週內北京市100+人已買”“超6000回頭客”“超4000人加購”,並稱“假一賠四”。該商家評論區顯示有5000多條評論,有買家留言稱“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學校的手抄報了”。

樹立科學評價體系

注重學生過程體驗

有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學校要求學生上交空牛奶盒、空筆芯,本意是讓學生在收集、清洗和整理牛奶盒、筆芯的過程中養成環保意識,鼓勵他們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減少浪費,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當其變成一種簡單傳導、追求單一形式的任務時,便容易偏離教育初衷,滋長功利攀比、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在教育行業深耕十餘年的教育專家李一陵認爲,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學校在推進五育並舉,要求學校要開展美育、體育、勞育等,這一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不少學校在推進時出現了以作業代教育的傾向。比如春節要製作燈籠、元宵節要製作花燈、端午節制作龍船,還有諸如手抄報、App打卡、小視頻、網上答題、心得體會等各種實踐作業。學校在佈置這些作業時,沒有對學生能否獨立完成進行科學論證,有些作業超出了學生的完成能力,最後自然而然成了家長的作業。而家長又沒有時間精力去做,自然會帶動“作業買賣”市場的興起。

“學校‘一刀切’要求學生上交一定數量的環保作業,而有些家庭沒有喝牛奶的習慣,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用不了那麼多筆芯。在‘唯數量’的考覈標準下,家長爲了完成學校的任務,不得不去網上購買。在現實語境下,即便沒有數量要求,家長抱着‘不當最後一名’等想法,也不得不與其他家長卷數量。”李一陵說,這種不切實際的作業佈置,也是少數學校和教師用來應對課程改革要求的敷衍辦法,他們追求的只是表面成果,而沒有深入理解和思考課程改革的要求,所以纔出現了這些荒誕的亂象。

在他看來,這種形式主義的教育方式是以教育爲名反教育、反育人。“孩子正處於三觀塑形的過程中,當他們從小就用不誠實的方式對待作業,長大後也會對弄虛作假習以爲常、心安理得。學校上多少節思政課、搞多少次德育活動,都抵消不了這種形式主義帶來的惡果。”

實際上,早在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就發佈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提出堅決扭轉一些學校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明確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受訪專家建議,切實按照相關規定,全面規範學校佈置的各類作業,清理各類檢查、考覈活動,嚴控各類大賽、評比的數量,從源頭上減少形式主義作業。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爲,給學生布置作業,首先需要有針對學生完整、系統的教育方案,在此基礎上要對佈置給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論證,包括作業有何意義、完成作業需要什麼資源、學生能否自主完成、如何評估作業效果等。

在他看來,面對當前存在的作業亂象,必須扭轉以作業代教育、動輒佈置作業的形式主義傾向。對於學校推進的教育改革和作業創新,不要看表面的“成果”,而要強化過程評價,即關注學校開展相關教育的過程,以及學生的過程性教育體驗。

“讓教育迴歸本真,讓作業真正發揮育人作用,關鍵是從源頭減少形式主義作業來源。各級部門少一些檢查評比,少一些對學校辦學的干預,讓學校和教師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辦學治校。從根本上來講,是要樹立科學合理的考察評價體系,改變過度追求指標、排名的做法,從關注表面走向關注育人實效。”李一陵說,只有真正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才能給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共同減負。否則,不僅給教育鏈條上的所有主體增加了形式主義負擔,還背離了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