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說的沒錯 越野不是追求速度 慢纔是考驗真功夫

嚴選好車163的第928次推送

“只有慢纔有更好的控制能力“,魏建軍在長城股東大會直播現場上所說出的話。從這句話就能看出,老魏是對越野有多麼深刻的理解,才能說出簡單的道理,越野車就是要慢,越慢越好。

不過老魏也沒有去過多解析越野車的慢,這就很容易被流量所曲解和過分解讀,甚至上升至長城汽車沒有新能源技術巴拉巴拉等問題。這種惡意揣測的解讀真煩人,特別是在抖音已經有一大堆人開噴。好在所有都沒有說到點子,只是個人情緒不滿輸出。

我先說幾個情況,說越野爲什麼要特別慢。

1、越野的慢真的要特別慢,甚至比走路還慢。老魏說得2.7km/h越野速度,我都覺得快。越野攀爬時需要車身一點點挪動,絕對不能衝,衝坡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危險,飛車、撞人、輪離開路面沒抓地力。

2、前陣子我就分析過輪端扭矩的問題,普普通通的傳統越野車,輪邊扭矩至少上萬,基本都在1.3萬-1.6萬牛米

比如

牧馬人2.0T羅賓漢405N·m×1擋4.71×低四4.0×主減速比4.1=31283N·m 輪端扭矩3500普拉多 365N·m×1擋3.6×低四2.566×主減速比3.909=13180N·m 輪端扭矩2700普拉多也有10855N·m輪端扭矩

這輪端扭矩非常重要,能夠實現減速增扭,傳統越野車只要有一個輪子有抓地力就能脫困。

還有一點爲什麼越野車要用AT變速箱,AT都是用液力變矩器來與發動機耦合,目前液力變矩器能夠承受長時間滑移狀態,能承受住一點點走動的情況輸出,重點是液力變矩器有減速增扭的作用,所以輪端扭矩可以再進一步提升。

而解耦的電四驅,特別是輪邊電機很難做到這麼大的扭矩放大。

傳統越野的前後軸的轉速是同步,解耦電四驅目前根本沒辦法做到100%同步。

先說上坡情況,重心在後,後輪抓地力會更好,打滑會少一些,但前輪翹起來,更容易打滑,前軸動力根本沒辦法輸出。關鍵打滑之後,滑動摩擦係數更低,更容易發生側滑情況。

除了上坡,其實下坡也更危險,更需要慢!

下坡都說用陡坡緩降功能,衆所周知它的實現純靠機械摩擦制動。在良好鋪裝路面肯定剎得住,但越野時只會讓前輪抱死,就沒法轉向,直溜溜往下滑,沒辦法停下來。

正確的做法是鎖死中差,儘可能讓前輪轉動起來,用低速四驅的發動機制動拖慢車速,低四甚至可以不踩剎車情況下,把車速拖到幾公里/時。

重點是,後輪轉速和前輪轉速同步,後輪轉多少,前輪轉多少,只要後輪還在轉動就不會出現抱死的情況,此時才能進行轉向避讓。

這種情況是解耦電四驅肯定沒辦法處理,很難讓制動抱死前輪也轉動起來,當然可以通過電子控制去緩解,但抱死後也沒辦法了,此時ABS沒辦法處理了。

除了解耦電動四驅會出現外,用多片式的中央離合器差速器不帶中鎖,或壓的不緊的硬派越野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更且,低四1擋,速度可以控制得很慢,大腳給油速度也不過10公里/時而已,發動機寬裕的轉速區間足以讓動力線性爆發,低速四驅下發動機怠速輪上就有大幾千的扭矩儲備。

而電機輸出特性就需要轉速,有一點點轉速就能有最大扭矩,但就很難控制電機動力一點點出來。

也就是說,發動機動力輸出跟輪速是可以做到沒有任何關係,車輪不轉,扭矩儲備還是能有,而且隨着發動機轉速的上升,動力輸出更多且更平穩

最後纔是電機堵轉和低速大扭矩低效的問題。

電機最害怕持續堵轉和低速大扭矩輸出。大電流給過去,電機沒法轉就會產生大量的熱,積聚在電機內部、控制器、線路上。過熱就會保護啓動保護程序,觸發限扭,動力會進一步受限。

解決這個特殊場景的做法,需要更多齒比的放大,增強扭矩,甚至比燃油車放大倍數還要多。

另外堵轉後突破障礙物那瞬間,速度更不好控制,一下子就衝出去。動力要是不來,一來速度過快,直接竄出去,十分危險。

當然越野也不只是慢,比如達喀爾、巴哈1000,這些比賽都很快,速度至少150km/h往上,多數時間都在200km/h以上飛奔,所以也不存在以上所有的情況,電四驅也沒問題,奧迪e-tron拿到過達喀爾冠軍已經驗證過了。

最後越野還是量力而行吧,電越野不是不行,跑簡單非鋪裝路面穿越、露營都沒問題,對外放電也很好用。攀爬,衝破、泥濘穿越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