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實體,突圍!
12月28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3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在北京舉行。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伍戈發表主題演講。
以下爲演講正文:
我們對於明年經濟基本面政策以及資產配置的看法,關鍵詞叫突圍。
突圍,不是走出去,而是我們需要突破、需要力量。這個力量來自於什麼,這個我們今天需要探索的話題。
在過去的三年,我們最大的經濟基本面,不是財政政策不是貨幣政策而是疫情。比如說奧密克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這個病毒是在變異的,變成什麼樣子,至少從我們看到達峰時間而言,達峰時間越來越短。如果從一季度當時奧密克戎需要一個達峰需要70天,現在四季度奧密克戎也許只需要25天,也許北京現在已經達峰了。這麼快達峰,也許對我們醫療,對老年人保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是目前黨中央、國務院努力應對或者努力想解決的問題。從經濟的基本面而言,這麼快達峰,也許我們能夠更早從疫情中間走出來。
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疫情防疫優化之後,面臨什麼場景呢?首先防疫優化之後,將近兩個月左右消費二次探底,這種感覺和現在有點類似的。除了消費以外,生產也是如此,這些國家宣佈疫情之後,有兩個月時間勞動參與率下降的,或許大家在發燒,或者發燒等待的路上。過了兩個月,勞動參與率有了顯著的擡升。
或許這帶有一定的規律性質。這樣的情況之下,價格也是有變化的,雖然目前對業態低迷表現悲觀的情緒,亞洲經濟體疫情放鬆之後,某些價格是上升的,這些上升我們覺得只要不是惡性通脹,這種價格上升的過程,恰恰代表被過去壓抑價格的反彈或者修復,這樣價格過程中間,有很多行業客觀上會出現一些價格的反彈,這些行業具有強大的相似特徵,過去疫情放鬆一年以來,很多領域是能夠很直觀的看到有共性的擡升。
現在狀況如何,中央出臺了很多政策,針對房企三支箭,對股權債權信貸支撐,這些政策有沒有作用,客觀的講有一定作用。出臺政策以後有邊際的下降,也許在高位,也許力度不夠,但是我們看到一絲曙光,房地產需求端依舊低迷,老百姓按揭貸款依然處於高位。
我們知道對於整個房地產市場而言,最重要的也許不是房企紓困,房地產資金來源能不能不斷的形成,有三大力量掣肘銷售:
第一,房企風險,房企交不了房,老百姓把所有的財富都用在了買房子上,最後告訴他房企交不了房。
第二,需求端,我們在北京在上海,要改善性住房,到底能不能得以實現?我們生二胎三胎,換一個大房子是否能成功,我們在北京換第二套房,幾乎百分之百付款,有誰付的起百分之百的金額,需求端的政策,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很多地區房地產,特別是二三四線城市有一定的約束。
第三,老百姓的收入。過去大家買房子,覺得職業生涯是穩定的,願意買房子,未來是下崗是失業,獎金銳減的話怎麼買房呢?
我們面臨三重壓力,未來會不會變化呢?我們答案是或許有邊際上的改善,比如說房企風險,隨着三支箭之後,風險可能會下降。
需求端呢?我們帶有期待。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信息,還是值得期待的。
另外是老百姓收入。按照亞洲國家的經驗和規律,老百姓收入有所邊際的回升,但強度有所商榷。
目前掣肘房地產銷售三大形勢而言,依然嚴峻。我們仍然抱有一絲希望,房地產在明年未必成爲掣肘經濟的領域。重新認識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行業很重要的內容。
另外一個方面,在2023年大家或許有所期待就是消費。消費要起來,取決於收入,哪怕過去高補貼的國家,恢復正常之後,真正影響消費是收入的水平,除了收入之外還有意願。亞洲這些國家,疫情優化過去一年來看,消費意願是有所擡升,但可能基於亞洲國家的特性,擡升的幅度有限。
伍戈:今年的消費趨勢值得期待,但回不到疫情前(來源:C位觀察)
目前我們認爲中國的消費關鍵是明年二季度,疫情的風過了之後,二季度場景打開,很多可選消費還是有一個回升過程,是不是猛烈,取決於大家未來經濟預期——經濟增長速度是不是足夠猛烈,如果足夠猛烈前期預防性儲蓄轉換爲消費,如果只是溫和增長,比如說我們假設明年是實現5%左右的增速,這屬於比較溫和的增長,因爲我們還要排除今年極低基數,所以在溫和的增長情況下,歷史上高儲蓄率都會很溫和轉化爲消費,所以我們認爲消費的趨勢擡升,明年還是值得期待的,我們也不認爲能夠回到疫情之前,因爲畢竟我們還有一些疤痕。
這樣的背景下,大家看外部,經歷了兩個月左右的出口負增長,出口明年大概率是負增長。負增長對經濟不是好事情,對股票市場而言未必是壞事情,出口負的時期,大概率對應風險偏好,權益類價格提升,背後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們認爲偶然背後有必然,爲什麼外需不好,國內過去歷史上股票市場上反而變的好,原因在於出口爲負的時候,我們大概率看到歷史上宏觀槓桿率的上升,國際貨幣條件寬鬆,這種環境客觀上有利於我們國內權益類的風險偏好上升。
最後談一談資本市場。股票市場或者說債券市場在防疫優化之後,會不會一定會有積極變化?疫情已經沒了,股票不上漲嗎?
亞洲這些經濟體的股票一定上漲嗎?圖像告訴我們,未必,有些可能會下降。我們買股票買的是什麼,買的是企業、買的是預期企業未來能不能賺錢。疫情優化之後,沒有政策支持,老百姓一直低迷,資產負債表衰退,即使疫情消退之後,股票怎麼能漲呢?必要條件並不代表充分條件,我們期待的是既有必要條件,還可以看到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是什麼?是我們經濟基本面、是老百姓預期。
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每當社會融資規模,貨幣數據積極擡升的時候,大概率伴隨着股票市場指數上升,不是100%,70%概率還是有的,貨幣社融是什麼,是貸款是發債,爲什麼申請貸款爲什麼發債,預期未來投資回報率才願意發債貸款,社融本身是未來的預期,和我們A股市場上買股票邏輯是一樣的。
可以看到,宏觀的預期和微觀預期本質是一致的,基於剛纔的探索,對貨幣對社融怎麼看,明年上半年隨着增量政策落地,我們大概率至少明年上半年貨幣社融有趨勢性擡升的過程,對於A股風險偏好,我個人理解還是有幫助的,明年下半年可能有所收斂。
最後我談談有關價格以及利率和債權的看法,看未來的通脹,貨幣是非常關鍵的,疫情期間中國貨幣是不是有所超發,引至未來得通脹呢?也許有那麼一點點,不那麼多,和武漢疫情相比,08年次貸危機相比,有那麼一點,總體是溫和的,影響不會太大,也不會像歐美國家一樣,出現勞動力短缺。
中國的物價上漲會像其它亞洲經濟體那樣,在疫後自然修復過程中,天然有自我修復過程,這個過程也許不那麼強烈,也許通脹水平在2%,也許不能引至央行積極收緊。我們擔心市場利率有可能有上升的空間,我們如果觀察短期的銀行間資金市場的利率,歷史上對GDP產生反應,對核心CPI產生反應,明年銀行間市場利率還是有中樞上升的可能性。折射到國家的利率,或許有類似的影響。由於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客觀上講還是下降的,老齡化在加速,後疫情時代可能有修復,但是還可能有消費意願不足等疤痕效應,我們覺得中國名義GDP明年恢復不到疫情之前,或者離疫情之前有差距,使得我們的利率端,資金端的利率,在2022年的低基礎上有一定的擡升,真正的修復,比疫前水平還有差距。
我用兩句話總結一下我們的看法。當我們期待未來憧憬未來的時候,我們如何從主觀的情緒中間走出來,我們覺得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規律,這個規律既包括病毒的規律,特別是其他國家走過疫情時候,他們的經濟、政策、資本市場可能出現規律性的特徵,這是值得我們明年借鑑和學習的,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把握中國的規律,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兩個規律結合在一起,可能能夠爲明年做一個更完整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