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賦能 省思未來人機關係

人氣滾滾的「臺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甫閉幕,以「賦能AI無極限」爲主軸的「二○二四國際半導體展」接續開展,主辦單位明示僅對半導體相關專業人士開放。此展技術含金量高,非一般消費展,自可理解;不過,影響人類文明發展走向的科技,往往啓發自人文領域,例如與半導體發展相關的人形機器人。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兩本文學名著,已經初步奠定人類對機器人的基本想像,皆描述了人類如何賦能予機器人及其結果。一本是美國作家法蘭克.鮑姆一九○七年出版的《奧茲國的奧茲瑪》(《綠野仙蹤》系列);另一部是一九一九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舞臺劇本《R.U.R》(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羅森姆的萬能機器人),該劇一九二○年在捷克國家劇院首演,後被翻譯成卅多種語言。

《奧茲國的奧茲瑪》中有一個名叫「滴答」(Tik-Tok)的銅製機器人,製造公司賦予它思考、說話與行動等能力,將其設定成僕人與保護者的角色。桃樂絲在拯救「滴答」後成爲它的主人,機器人在冒險的路上盡責保護她,並適時提供面對困境的解決辦法。原版插畫由約翰.尼爾所繪,他所創造的「滴答」具有人類的外表,身體有很明顯的關節裝置,被視爲世界最早的機器人原型之一。

《R.U.R》以捷克語寫成,原文「Robota」意指奴隸制或苦役,被視爲機器人Robot一詞的語源。羅森姆是一座位於偏遠小島上的工廠,爲全世界組裝生產被稱爲「機器人」的人造人。這些機器人與真人相似,被人類所驅使,從事採礦、勞工、秘書等危險或單調乏味的工作。由於人類越來越仰賴機器人,大量機器人被製造出來以符合需求,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功能則越趨強大,甚至戰爭機器人也被開發出來。工廠爲提升效率,原只賦予機器人與工作直接相關的能力,卻因主張解放機器人的女主角希望人類與機器人能平等相處、相互理解,偷偷爲機器人植入人類的情感元素,導致全球機器人全面覺醒,聯合發表「機器人宣言」,發動消滅人類的革命。

這兩本小說所建構的世界觀迥異,皆成爲後世科幻文學與電影致敬的對象。《奧》書描述一個人與機器人和諧相處的美好世界,在未知的神話國度中並肩歷險,在危難中一起成長。《R.U.R》可說是一本科技啓示錄,描述人逾越上帝的角色創造了機器人,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末日;劇中人物秉持各自的烏托邦理念而賦能予機器人(男主角堅信機器人可以讓人類免於勞役與貧窮,女主角則認爲機器人應從人類的奴役中解放),出發點都是善,卻成爲一則人、機相愛相殺至滅絕的末日寓言。故事的結局是,世上第一對習得愛與犧牲的男女機器人幸運存活,這對機器人或許將在「人類世」終結後,像亞當與夏娃般開啓一個無人的「機器人世」。

百年前文學作品的洞見令人驚歎,當代的AI發展技術掌握在極少數的科技巨擘手裡,如同擁有獨家技術的羅森姆工廠,熱切相信機器人可取代傳統人力,執行危險、單調且繁重的工作,人類得以從勞務中解脫,過上更幸福美滿的生活。但如果有一天,機器人在賦能過程中累積大量知識並融會貫通,進化至能自主生產機器人、建立太空基地,並具有與外星生物溝通等能力;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將是綠野仙蹤的純真美好,還是《R.U.R》的末世荒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