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樹聯合清華大學制定首個甲醛淨化速率檢測標準,落地中國團標
(原標題:希望樹聯合清華大學制定首個甲醛淨化速率檢測標準,落地中國團標)
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發布了我國首個針對除醛速率測試的團體標準《被動式室內空氣淨化產品淨化速率測試方法》(以下簡稱《標準》),旨在爲被動式室內空氣淨化產品的淨化性能測試提供標準方法。
“被動式空氣淨化產品指的是:通過靜態物理吸附或化學反應淨化空氣的凝膠、活性炭、噴霧等產品。”該標準主要起草人、專業除甲醛品牌“希望樹”研發總監白劍芸表示,爲及時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室內空氣質量改善需求,該領域的產品更新換代快,產品檢測標準的制定沒能跟上產品的研發速度,此前,有針對性的測試標準尚未出臺。缺少規範制約,導致一些企業“玩貓膩”“鑽空子”,行業中亂象叢生。
有業內人士表示,99.8%、99.9%等較高的數值,是當前空氣淨化產品標註中的最常見的除醛率,整個行業都專注於內卷除醛率,且可能會以“堆量”的方式提高除醛率,給消費者造成產品在實際使用環境中除醛率高的假象。在實際使用環境中,產品的除醛率遠低於其標稱值,無法有效消除室內空氣中的甲醛,這是在爲消費者“埋雷”。
據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系教授張寅平介紹:“甲醛通常存在於人工複合板等建築材料或建築裝飾裝修材料中,會釋放到空氣中,且釋放速率會隨溫度上升,因此夏季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相對較高。此外,材料中甲醛釋放的時間可以很長,有些材料可釋放20年以上。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爲一類致癌物,人長期暴露在甲醛濃度較高的室內空氣環境中,會嚴重危害健康”。
爲“照亮”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帶”,《標準》從檢測方法角度出發,通過優化檢測時的污染物釋放方式、檢測艙體使用個數、數據計算方式等,提升對產品吸附甲醛、苯系物、TVOC等有害物質速率的檢測精確度,提出一套以污染物淨化速率爲評判核心的檢測和計算方法,爲標準條款的制定積累相關基礎。
原有淨化效果的評價方法只能給出指定用量的待測樣品在實驗環境艙中的淨化效果(即艙內濃度降低的百分比),但是實際使用當中,房間體積、房間通風換氣次數、房間內污染物實際源強、淨化材料實際用量等都與試驗環境艙條件有較大差異。本標準提出的方法能夠測定單位用量淨化材料的吸附速率(即R值),從而在實際使用場景中,能預測淨化產品按照一定量使用後,房間污染物濃度的實時變化。
“《標準》爲市場中的被動式室內空氣淨化產品,提供了統一、客觀的淨化性能測試方法,將有助於被動式室內空氣淨化產品質量的提升。”希望樹創始人潘浩表示,希望樹將加大研發投入,探索更先進的技術方案,並積極尋求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機會,共同推進室內環境淨化事業的發展。
張寅平教授認爲:“有一些新型污染物尚未列入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22),不代表那些新污染物對人類健康沒有危害,而很可能是其危害還未被充分認識。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社會需求與行業的發展,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即室內空氣淨化相關標準也會不斷改進”。
隨着《被動式室內空氣淨化產品淨化速率測試方法》團體標準的實施,預計會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和發展中來,從而進一步推動室內空氣淨化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規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