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年輕人 國民黨還有什麼招

(圖/本報系資料照)

今年的總統大選前,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在被問到「如何改善國民黨的青年政策?」時直言,國民黨要有中心思想,青年只會想支持有立場、有中心思想的政黨。趙少康的着眼點,直擊國民黨長年以來的病根,就是黨的中心立場只剩下空洞的「反民進黨主義」而已,而缺乏其他更實質的中心思想。

國民黨真的不年輕嗎?以國民黨青年團來說,一直都有在舉辦各式各樣的青年活動與營隊,如模擬立法院、中山政經塾、藍青挺政策幕僚營等。國民黨科技立委葛如鈞也召集了國民黨青年部、青年團、青工會等藍營青年組織,共組虛擬平臺「KMT Studio」,持續推動與舉辦各種青年議題的相關活動。去年國民黨提出的不分區名單,平均年齡更是低於40歲。說國民黨沒有努力在年輕化肯定是假的,但爲什麼還是沒辦法贏過其他政黨對青年族羣的吸引力?

長期以來,爲了擺脫「不愛臺灣」這個標籤,使得國民黨中心思想漸趨空洞。國民黨向來堅守《中華民國憲法》,稱對岸中國大陸爲我國中華民國領土的大陸地區,並藉由「一箇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與對岸保持交流關係,但卻因爲現在國內反中情緒高漲所困,爲了選舉考量而逐步減少與大陸的交流。

民進黨執政8餘年來,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同時不斷強調本土派論述和國族認同,兩者相搭配形成「抗中保臺」的論述。相較之下,仍願意與對岸交流的國民黨,就顯得「沒有民進黨那麼愛臺灣」,與臺灣的在地情感連結上不敵民進黨,但又顧及選舉而不得不放緩「和陸」政策,逐漸轉爲內造式政黨,以民意修改黨的政策方針,失守原先的立場,也讓原本較爲支持大中華主義的深藍支持者離開。國民黨變得立場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卻無法堅定地說出「國民黨是什麼」。

重要的是,選民不知道該相信國民黨的「什麼」。國民黨擅長與對岸保持良好關係,但國民黨卻又說自己不親「中」,減少與對岸的交流活動,如前總統馬英九訪陸時,國民黨中央都低調回應,甚至默不作聲。其他議題如18歲公民權、核電廠延役等,也與其他政黨重疊,讓選民無法找到支持國民黨的理由。

筆者認爲,國民黨還是有個更勝民進黨的大優勢,那就是國民黨可以兼顧「本土政黨」的角色,和「兩岸交流」的橋樑。國民黨現在應該要持續加深與臺灣本土文化的情感連結,同時維持與大陸的穩定交流。如果國民黨真的能做到「兩岸兼顧」,強化本土意識的同時擅長與大陸交流,對照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關係緊張,或能提高民衆的支持度,洗掉「不夠愛臺灣」的標籤。(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