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內資擡頭價值股出列

隨着臺商迴流、外資買盤迴補,新臺幣升值至近一年高點土地資產相關概念,再次成爲市場目光焦點,包含都會型資產股、東區門戶計劃與高土地庫存的營建股,若成交量能放大,股價有機會搭上題材表態。

文/黃俊超

臺股表現強於多數國際股市,加權指數已創下近三○年新高,各國央行紛紛降息,市場資金持續寬鬆,加上美中貿易戰帶動臺商加速回流腳步經濟部已通過一四七家臺商回臺投資、累計投資金額六一五八億元,新臺幣升值至近一年高點的三○.五一五元兌換一美元,加上政策推波助瀾,臺灣經濟前景正在翻轉。

回臺投資不僅反應在加權指數的強勢格局,也使得工業地產市場持續維持多頭格局,除了實質需求外,政府祭出工業區立體化發展,容積獎勵相當誘人,最高可達法定容積的一.五倍,根據高力國際統計,去年工業地產成交總額達八一九億元,相較二○一四年時僅有低迷的四九四億元,成長幅度近六六%。

資產浪潮再次來襲

臺商資金迴流在今年隨着美中貿易戰衝擊又更爲顯著,預估金額也不斷跟着上修。根據世邦魏理仕臺灣分公司最新統計資料指出,今年前三季全臺工業地產交易量共計爲四九四.六億元,其中工業土地交易金額成交金額爲一七五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五八%,佔整體工業地產市場總交易量約三五%。

而在買方類型方面,收購工業土地最積極的是本土建商,累計前三季已經砸下一○九億元,佔前三季工業土地總交易六二%,改寫近十年同期新高,且平均地價已是連續五年成長,上半年平均價格每坪十二.八七萬元、年增率爲四.六%,其中中部工業區地價成長五.二%爲最高,北部以四.七%次之。

工業土地前三季主要成交區域集中在北北桃,成交額約佔全臺工業地成交總額的八成,除了工業土地外,工業廠房、廠辦也是工業地產市場的熱門商品,前三季廠房與廠辦交易金額爲三一九.六億元,較過去十年同期平均高出將近三成,主要受惠電子業爲首的廠商擴產需求,加上部分企業購買營運辦公室。

上市櫃公司處分資產,爲短期股價帶來激情,尤以低價股更明顯,例如中電出售桃園龜山廠予英業達,處分利益九.三億元帶動股價重返票面,定穎出售桃園廠予東煒建設,處分利益三億元,今年漲幅將近一倍,國產處分福建水泥廠,利益一五七八萬美元,波段漲幅八成。

約三○年前,臺股曾寫下輝煌的一二六八二點,雖然還原權值這數字早已打破,不過未還原的臺股目前仍在一萬一千點上下。當時主流除了金融股外,資產股也同樣活躍,臺火的一四二○元、華園飯店的一○七五元,營建的國建、國產與太設都漲到一八○元以上。

三○年後的現在,金融與資產股股價多數僅剩天價零頭,原先少有人懂的科技股接棒,包含臺積電、鴻海、大立光等,就連不投資的人也能略懂,一代新人舊人,然而前浪就真的只能死在沙灘上?土地與資產價值其實一直都在,但是必須透過開發、處分等模式,才真能看到效益。

臺灣房地場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年輕人買不起房,這從來都不是新聞,不過擁有大片土地的資產股,股價卻未能跟上腳步,除了旗下土地資產開發進度緩慢外,本業獲利偏低或是不穩定,是股價不易東山再起主要原因。不過若是營運能夠有持穩以上表現,搭配穩定的股利政策,則當資產展現價值,股價更將翻轉。(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62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