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人民幣何去何從?
【文/邱明媚】
臺灣開放人民幣業務不到一年,根據中央銀行發佈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三月十四日爲止,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人民幣存款爲二四七○.五一億人民幣約當一.二兆新臺幣。根據國泰金控調查,截至二○一四年第一季,臺灣民衆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擁有人民幣,而實際比例更高,預估到一五年將達成五千億人民幣約當臺幣二.五兆的目標。
該不該加碼人民幣
然而這項國人的理財新寵,過完農曆年後卻相當不平靜,期間碰上對岸的兩會召開,加上美國聯準會新手主席葉倫的一席談話,兌臺幣貶值一度達到二%,今年以來短短兩個月對美元貶幅甚至高達二.五五%,尷尬的臺幣在姓「資」還是姓「社」的徘徊中,向來穩健的十A彭總裁卻在人民幣劇烈震盪的三月七日(當天臺幣兌人民幣交叉匯率是四.九五)高喊「人民幣貶值就該買!」隨後一週內卻跌至四.九,外加近期奉化龍頭地產商「興潤置業」驚傳跳票,負債三十五億人民幣,甚至波及十七家銀行和兩家小額貸款公司,讓人擔憂這是單一事件還是骨牌效應,我們該不該聽從彭總裁的建議加碼人民幣呢?
讓我們一起回到九七年迴歸中國的香港,在基本法五十年不變的前提下,十六年下來,許多問題已提前浮現,港幣兌人民幣貶值二七%,同期間臺幣兌人民幣貶幅更高達三五%。即便香港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金融環境,但是無論港人反中情緒有多激烈,大多數的香港人領到工資還是乖乖地換成人民幣,不是搶購點心債便是放在中國銀行高利率的理財商品。
二○○八年金融風暴,中國以四兆救市計劃,成了全球脫困的救星,對美元文風不動的匯率政策更讓全球見識到了一個有機會替代歐元的安定力量,當時人民幣在短短的一年內,對臺幣暴漲一八%,加上遠高於臺幣、港幣甚至美元的利率,讓兩岸三地高資產華人將人民幣逐漸視爲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部位。尤其是香港居民,過去十年港幣對人民幣的鉅額匯差和利差,讓迴歸祖國五十年不變在金融上優先變了調,資金潮幾乎提前回歸祖國了!
事實上九七年也是臺幣的關鍵年,告別了八六年以來將近六年的強勢臺幣,在九七年底短短一個月一口氣對美元重貶二○%,從二十八直奔三十四。臺灣從錢淹腳目的榮景開始進入「人潮、錢潮雙雙退潮」的悲情世界,資金外移、產業外移,連投資工具也不例外。九二年的鄧小平南巡,不但讓中國一掃六四陰霾,更順利地接收了臺灣出走的資金,這些聰明的新臺幣,不但避開了九五年的中共試射飛彈、兩國論和九二一大地震,還順勢以臺幣二十四兌一美元的空前匯率到處攻城掠地,無論是美股、港股還是B股甚至直接投資中國遍地開花。
人民幣不再萬人迷
九五年七月的匯改,讓人民幣兌美元驟貶五○%,從五.七五直奔八.七五,從此奮起的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也攀升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比八的匯率維持了十年光景,到了○五年,新興市場崛起,通膨肆虐,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劇,在中美角力下,中國官方前後選擇了雙率緩升以及所得倍增的手段,終結了八元的時代,時序也來到此波低利率的開端,以美國聯準會爲首的降息,加上日圓的零利率,讓資本市場出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漫長也是最低水平的利率環境,全球不動產、槓桿金融商品暴漲,隨着網路泡沫,二房、雷曼、歐債分批挑戰投資人,而緩步升值的人民幣加上年年高居不下的經濟成長以及相對優渥的利率,便讓外匯仍嚴厲管制的人民幣成了萬人迷,投資客不請自來。
尤其是○八年歐債危機之後,美國進入QE量化寬鬆時代,大量印製的美元,讓許多人疑慮加深,更遑論歐盟、英國等也紛紛加入量化寬鬆的陣容,歐元甚至原料貨幣都受到嚴厲的衝擊,聯準會四次的QE等於爲人民幣的升值增添柴火,加上TPP、RCEP及各國間FTA的快速連結,也讓人民幣國際化條件更加成熟,從各國積極爭取扮演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中國官方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便可理解,另一輪的貨幣戰爭已經悄悄開始。(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71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