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飾純度更高?揭秘黃金市場:價格、純度與購買渠道的真相

隨着黃金市場的持續火熱,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將目光投向這一傳統的投資領域。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黃金產品和五花八門的購買渠道,不少消費者感到迷茫。近期,有記者深入調查了黃金市場,發現消費者在購買黃金時存在不少誤區,現在就來爲大家一一揭秘。

誤區一:“金價”高低到底怎麼看?

近期,不少網帖標題驚呼“金價漲到700多元/克”,然而這其實是誤導之嫌。這裡的“700多元/克”往往指的是一些大品牌金店首飾金的零售價格,而非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具參考價值的是國內場內交易所的價格,如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上海金”基準價。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黃金時,應注意查看“上海金”價格與零售價的差異,以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策。

誤區二:萬足金比千足金更純、更貴?

市場上流行着一種說法,認爲“萬足金比千足金純度更高、價格更貴”。然而,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國家標準已經取消了“千足金”等叫法,即使純度爲99.9%的金飾,也只能標註爲“足金”。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金飾品時,只需留意品牌和“足金”鋼印即可。同時,需要明確的是,在黃金回收時,足金、千足金、萬足金並沒有價格上的差異。

誤區三:香港金飾比內地金飾純度更高?

有觀點認爲“香港金飾比內地金飾純度更高”,但這同樣是一個誤區。雖然香港市場的黃金大都來源於倫敦,其金含量可能與內地略有差異,但按照國家標準,純度爲99%及以上的黃金都可標識爲“足金”。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金製品時,關鍵還是要看鋼印標識。

誤區四:網上買金更便宜?

隨着電商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買黃金。然而,網絡上的黃金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不一而足。有些商家宣傳同樣純度的金製品在線上店鋪的價格比實體店便宜,但消費者需要警惕定價過低的金製品。因爲原料金價格相對透明,所以價格是買金時重要的參考指標。同時,消費者在購買時也應注意覈查權威檢驗機構的檢驗證明或合格編號,並保留好收據和發票。

此外,隨着黃金市場的持續火熱,不法分子也開始利用消費者的誤區進行欺詐。造假手段不斷升級,如金包銀、金包錫等都是常見的造假方式。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黃金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避免在電商平臺的小金店裡買金。總的來說,消費者在進行黃金消費、投資時需審慎理性。在購買黃金時,應選擇正規渠道、注意查看鋼印標識、覈查檢驗證明並保留好相關票據。同時,也要警惕市場可能的波動和風險。

本文源自熱點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