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M痘男潛伏期來臺有高風險接觸 疾管署今將行動

香港一例M痘確診個案,曾於潛伏期內到過泰國和臺灣,逗留期間曾有高風險接觸。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美聯社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昨公佈新增一例M痘(Mpox,舊稱猴痘)確診個案,曾於潛伏期內到過泰國和臺灣,逗留期間曾有高風險接觸,衛福部疾管署稍早表示,尚未接獲香港衛生單位通知,今天會主動以電子郵件,向香港衛生單位聯繫窗口致信,詢問該案在臺灣的活動史,掌握後再提供相關衛生局進行疫調。

香港明報報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43歲男病人,於9月24日開始出疹,分別於9月25日及27日,向灣仔男性社會衛生科診所求診,病人情況穩定,已入住瑪嘉烈醫院,根據病人提供的資料,他於潛伏期內曾到訪泰國和臺灣,於當地逗留期間曾有高風險接觸。初步調查顯示,中心暫未發現個案與香港早前其他猴痘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中心正繼續就個案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會將個案通報世界衛生組織。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截至今天上午,本署尚未接獲香港衛生單位通知,今天會主動以電子郵件,向香港衛生單位聯繫窗口致信,詢問該案在臺灣的活動史,掌握後再提供相關衛生局進行疫調。

疾管署「全國M痘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統計表」最新數據指出,今年累計70例M痘病例,最近一例發病日爲今年9月22日,確定病例數最多的爲8月的19例,其次爲7月的15例;5名境外移入個案中,2例來自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各1例。

M痘目前爲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症狀包括髮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1至3天后出現皮膚病竈,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竈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皰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