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攜手廣州,再造史詩級8平方公里

去年2月6日,內地與港澳全面恢復通關,最早一班廣深港高鐵G6582,從香港西九龍開出。

上面坐着80餘位香港政商代表,他們是全面通關後,香港第一個訪問內地的考察團。

疫情前,出團考察並不稀奇,每年有很多批,但那一天卻是香港歷史首次,把29個商協會集中在同一處。(來源:南方日報)

吸引力如此大的地方,大灣區並不多,一般是離香港最近的深圳,或是省城廣州的CBD,比如珠金琶。

然而,這個極具意義的考察團,第一站選擇了南沙慶盛。

帶隊人的是樑振英,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

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一個是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顧問,另一個則是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創辦人。

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是大灣區最火爆、最難進的學校之一,2022年9月開學以來,平均三年錄取率不足7%。(綜合學校官網&機構信息)

這所學校就在南沙慶盛,附近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頂層文件《大灣區規劃綱要》落地後第一所內地與香港合作的大學。

其全球排名47位,超過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波士頓大學等諸多名校。

這些年樑振英到訪南沙近70次,重要考察幾乎都會到慶盛去。

在他的帶領下,很多香港專家、外國駐港商會代表,認識南沙的第一扇窗也是慶盛。

這或許有香港在慶盛辦校的原因,但慶盛屢屢被擺在突出位置,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香港越來越需要廣州。

廣州和香港正造一座硅谷“小香港”

事實上過去幾年,香港的確與廣州高頻牽手。

不光大量北上購房定居,各種力量肉眼可見匯聚於南沙,快速打破五個維度的壁壘。

在諸多聯通之中,你會發現8平方公里慶盛樞紐區塊,是兩地期待值最高、兌現力最強的地方。

交通上的“硬聯通”最爲明顯,目前南沙能高鐵直達香港的,只有慶盛,香港坐高鐵到廣州的第一站,也是慶盛。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開學2年,慶盛成了廣州唯一,也是灣區唯一,能點對點快速直通香港的創新城區。

教授、學者、企業家和科研人員等人才,能突破城市藩籬,自由往來溝通。

有了世界一流大學與人才,廣州和香港便有共同孵化產業的底氣。

今年9月,一個標誌性項目結出了果實——慶盛首個產業園,越秀iPARK粵港智谷,啓動運營南沙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爲港科大轉移轉化科創成果。

超165家企業在這裡埋下“科創種子”,香港八大高校的創新人才也被吸引而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來源:越秀iPark智谷官微)

隨着交通與產業的聯通,更深層次的交往交融,也隨之沉澱。

如今來慶盛,你會發現一切很香港。

道路很香港,精緻、密集,彈性車道;教育很香港,不僅有香港的大學,還有港人學校。

在商業N+天地中,已開設的Suslab街區,時尚、精品、多元,香港特色的五彩招牌一掛,港風撲面而來。

N+聚所正展出港籍藝術家樑賀的《光頭仔的遊樂園》,接下來,還有望看到香港喜劇大師詹瑞文的展覽。

這種“港味”不是一兩棟房子,一兩條街區,是沒有割裂感的整體。

因爲從官方規劃之初,引入了港企港資,諮詢香港規劃專家的意見。(來源:南方都市報)

慶盛TOD商業綜合體,是新鴻基打造的。

港式住宅、港式街區,乃至規劃的濱水公園、超級連廊等,均以香港的標準、港人的生活習慣爲導向展開設計。

“南沙土地+香港經驗”,這是全國前所未見的創新。

慶盛還在持續“香港化”,港科大與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已開始二期擴建,越秀·天悅雲啟、越秀N+天地、新鴻基INC等港式商住配套,亦快馬加鞭。

未來,這會是一個因港科大而生的“小香港”!

仔細看,這座“小香港”是個奇妙的熔爐,它不是純港式住區,只有住宅,沒有產業。

也不是純科技城,只有產業,沒有大學與科研支撐;更不是隻有大學,人才束之象牙塔,缺乏產業互動。

慶盛同時融合大學+科技城+港式住區,港科大孵化人才與創新,iPark智谷等產業園負責成果轉換,開發商的商住配套則是後勤保障。

“產業、學術、研究、居住”完整閉環,形成人才、產業與資本集羣,與硅谷一樣,以頂級教育爲核心發展。

這是國際知名的EOD發展模式,以世界一流大學改變一座城。

其實,兩年前港科大開學,創校校長倪明選就曾許下願景:

“五年以後,這裡的創業生態鏈慢慢就能建立起來,南沙慶盛也將顯露出硅谷的模樣。”(來源:新京報專訪)

實際上成果遠比這張藍圖更早發生:年銷售額10億的半導體龍頭——晶科電子,由港科大與南沙共同孵化。(來源:南方都市報)

對慶盛,香港寄予厚望。

香港模式+硅谷模式這盤大棋爲何下在了慶盛?

廣州很大,光是南沙就有着803平方公里,爲什麼會是慶盛,承載港人的熱切希望?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瞭解清楚:香港爲什麼越來越需要廣州。

衆所周知,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過去30年,以金融+商貿,創造了53.56萬億人民幣的GDP。(來源:快易數據)

世界上沒有一座城市是永遠向前,東方之珠也正遭遇瓶頸。

一方面,金融地位迎來新加坡的衝擊。

金融是逐利的,如今複雜的地緣政治、經濟環境等,決定香港不可能永遠無憂枕在熱錢上。

另一方面,香港一直朝着金融與地產前進,錯過了科創風口。

現在想調頭非常難,土地緊缺、企業較少、技術起步晚。

最重要是,香港產業嚴重空心化,製造業佔GDP的比重不足1%。

所以纔有港科大校長口中的遺憾:

港科大培養了大疆創新、雲洲智能、一清創新等高科技企業,但他們不是在香港創業,而是去了大灣區。(來源:新京報專訪)

那裡能做出又好又便宜的電路板,香港不行。

擁抱大灣區和科創,是香港的出路,而廣州無疑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這裡是世界一線Alpha級城市,廣東的經濟、樞紐、教育腹地,產學研要素齊全,往來便利,關鍵“粵語文化”相通。

當然,兩地聯手不可能只有香港“單方面”需要廣州,廣州同樣需要香港。

廣州創新土壤很好,但科技創新卻嚴重落後。

一份2023年城市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排名,揭示了廣州的困境:科研經費被北京、深圳、上海拋離,甚至不如蘇州。

而科研經費佔GDP比重,在十強城市中僅高於重慶,排名倒數。(來源:各地統計局)

數據反映到現實便是,廣州缺乏華爲、大疆這種獨當一面的科創龍頭,GDP增長乏力。

要破局,要增加投入,更要利用好手上的王牌!

廣州高等教育的底子很好,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是廣東僅有的兩所985大學,在校大學生更多達164.2萬,全國第一。(來源:廣州統計局)

走硅谷模式,從學術、科研源頭孵化科創龍頭,培育科技產業鏈,是廣州最想實現的。

但廣州存在一個短板——高等教育“大而不強”,科技型碩博士人才緊缺。

所以廣州非常需要,被譽爲東方斯坦福的香港科技大學。

今年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調研慶盛之前,曾到港科大親自講授思政課,足以顯示出領導層的重視。

既然香港與廣州都想科技興城,就必須圍繞一個落腳點,現在看來,慶盛就是兩地的共識。

因爲規模硅谷模式不是單打獨鬥,單憑一所大學,幾家企業,無法成功。

這要求聯手地方具備極高的通達性,保證學術交流、產業轉換、資金流轉高效運行。

地處灣區黃金內灣的慶盛,無疑更能配合兩地的期待。

一條廣深港高鐵,不僅連通香港,更把高度創新、製造業發達的深莞拉攏到一起,足以完成從研發到生產的閉環。

3號線、4號線、22號線等,又串聯慶盛與廣州大學城、琶洲、珠江新城。

坐上地鐵,能與中大、華工兩所985學府碰撞,與琶洲科創總部共振,連投融資場景都考慮在內。

憑藉超強通達性,慶盛能將灣區散落的產學研板塊,擰成一股繩!

這裡還擁有大量優質白地,規劃過程基本不會受到其他干擾,可以一張藍圖繪到底。

更爲無人駕駛、無人機送外賣等未來生活場景,預留測試與應用空間。

不僅此外,慶盛在生活環境上,與硅谷類似,清靜但不僻靜,不像日本筑波城,僻靜到山溝裡,反而更能潛心鑽研。

所以羊城那麼大,廣州與香港偏偏選擇在慶盛,其兌現速度也明顯快於其他板塊:

雙15%重磅稅減政策落地;港科大與民心港人子弟學校開學;基礎路網形成,以及港人社區配套建設,都是近兩年的事情。

一個板塊發展決心有多大,規劃定位只是下限,執行力最顯真章。

硅谷“小香港”如何煉成?

當然,任何板塊的發展,都不是落地政策,建建學校、房子就行了。

它應該是一座豐滿的城市,孵化人才、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滋養人才。

所以慶盛與其他板塊不同,要配套先行,提前把生活場景做出來,讓大家願意搬到這裡,住在這裡。

這是個艱難的任務,曾經的二沙島、珠江新城、大學城,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但在離港科大最近的地方,國企越秀地產接過了重任。

如何孵化人才?港科大有經驗,更成立了10億科研基金,缺的是載體。

所以越秀打造iPark智谷與雲谷,爲人才提供創業創新的場景,爲科創成果提供轉換的基地。

其中,iPark雲谷就在港科大對面。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越秀做了很多。

它認爲,科研與生活應當融合而不是對立,因此搬來了一座大學廣場。

與波士頓肯德爾廣場類似,讓人才與企業能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下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越秀還規劃打造一個完善的慢行系統,通過一條結合港式天橋與高線公園的超級連廊,可以從地鐵連接到大學、產業、商業與住宅。

越秀認爲,配套乏味的新城,大學人才住不長久,普通人不願意搬進來。

在大量考察之後,它們打造了一個內部也從未踐行過的非標商業——N+天地。

這裡有濱水公園,有港式街區,有開放的廣場,也有聚集不同品牌、業態的盒子。

在這裡生活、學習的人,隨時都走進去,喝杯咖啡、品嚐美食,或者逛逛文創店、買手店,到公園露營玩飛盤。

在N+聚所裡,每週都有不同的展覽與社羣活動。

你敢信,10月它就搞了21場社羣活動,花藝手作、熱辣拳擊、咖啡沙龍、舞蹈體驗,不重樣。

很多與香港文化、潮流相關的展覽,廣州更是從來沒見過。

甚至AI大賽、城市設計周、大學校慶、科技公司路演這些,普通人平時很難接觸的活動,都在N+天地上演。

最後,爲了滋養人才,越秀打造了最有港味的社區——越秀·天悅雲啟。

房產君瞭解到一個驚人的事實:項目沒有開任何渠道,首開1~4棟短短3個月去貨超90%。

大學老師、教授、科研人員、科技企業高管,幾乎到訪就下定。

他們不是沒得選,喜歡越秀·天悅雲啟,是因爲它不是普通住宅盤,能夠融入上述豐滿的生活場景之中。

他們喜歡越秀·天悅雲啟,是因爲它足夠舒適,容積率低至2.93,哪怕在南沙,也是罕有的低密。

超大面寬,92%戶戶朝南,都讓生活充滿陽光;兩梯3~4戶,17層小高層專梯入戶,又讓生活愜意輕鬆。

對了,想望江與港科大園景,還有26層的高層。

他們喜歡越秀·天悅雲啟,是因爲它足夠創新。

約800mm進深飄窗,約20%陽臺率,約2.05~2.4米進深陽臺,全部是標配,滿足你N+種生活方式。

他們喜歡越秀·天悅雲啟,是因爲房子有價,圈層無價。

建面約89㎡、129㎡、169㎡等三種戶型,首付款僅需27萬起,卻能與世界名校師生、科技企業高管、重點科研人才爲伍。

與高知圈層、高質人才做鄰居又能帶來什麼?前有孟母三遷的典故,現有廣州大學城與二沙島的樣板。

其實,越秀地產是廣州的老熟人,無論是造城,還是聯手港企港資,它都遊刃有餘。

二沙島、天河路與珠江新城,廣州三個最重要的板塊,其核心開發、城市地標,正有越秀地產活躍的身影。

在南沙,越秀·天悅雲啟已是越秀第22個項目,可見深耕之久。

但打造慶盛,依舊很難,畢竟造硅谷“小香港”,廣州和越秀地產都是第一次。

所以你能看到,越秀把人居大城、TOD大城、公園大城、西塔與天河飄絹、白馬服裝城等,積累了30多年的能力傾囊而出。

所以你能看到越秀·天悅雲啟,不是一座樓盤,一座街區,或是什麼綜合體,而是一座豐滿的灣區生活平臺。

如果買房前有一個一定要看的項目,越秀·天悅雲啟值得你來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