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3CL蛋白酶抑制劑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獲批上市,抗病毒效果顯著

INTRODUCTION

導語

11月2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佈公告,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審批程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准福建廣生中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1類創新藥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商品名稱:泰中定®)上市。該藥品爲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用於治療輕型、中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 -19)的成年患者。1

藥監局公告1

Part.1/小分子3CL蛋白酶抑制劑

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驚豔亮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數據顯示,2023年10月,我國新增重症病例209例,死亡病例24例2。新冠病毒的威力仍不可小覷。目前國內報送的本土病例病毒樣本均爲奧密克戎變異株,主要流行株爲XBB系列變異株2。

圖1:全國10月新冠病毒感染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報告情況2

對於新冠病毒感染,抑制病毒複製對控制病情進展至關重要,抗病毒感染是新冠感染主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口服抗病毒藥物原則上應儘早使用3。目前,抗新冠病毒藥物的研發主要針對結合、進入、翻譯/複製等階段,有中和抗體、3CL蛋白酶抑制劑和RdRp抑制劑等3。本次獲批的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即爲3CL蛋白酶抑制劑,其中活性成分阿泰特韋可以抑制新冠病毒3CL蛋白酶,使其無法加工多蛋白前體,從而阻止病毒複製4。利托那韋則是CYP3A抑制劑,抑制CYP3A介導的阿泰特韋代謝,從而提升其血藥濃度,增加患者全身暴露4。而同爲抗新冠病毒藥物的誘導突變的RdRp抑制劑,被證實可能誘導宿主DNA突變,存在一定風險5。

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用法用量爲阿泰特韋0.15g聯用利托那韋1g,每12小時口服一次,連續服用5天,相對於其他3CL蛋白酶抑制劑而言,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單次用藥劑量更小,服用方便4。

Part.2/最新研究進展搶先看:

產品研究數據解讀

在前期研究中,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表現出了廣譜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對新冠原始毒株、β、δ、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感染細胞模型顯示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比Paxlovid(P藥)高7-10倍。

III期臨牀研究在中國人羣中證實了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的臨牀療效。作爲首個入組奧密克戎亞型毒株XXB感染中國患者人羣的III期註冊臨牀研究,該研究的XBB分型比例高達37.8%和41.1%(試驗組與安慰劑組分別有233例和251例)。研究主要療效終點指標爲新冠感染患者11項臨牀症狀/體徵(咳嗽、鼻塞或流涕、咽痛或咽乾、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頭痛、感覺發熱或發熱、寒戰或顫抖或畏寒、肌肉或全身疼痛或痠痛、噁心、嘔吐、腹瀉)持續恢復正常的時間,次要療效終點指標爲治療後第4天病毒載量較基線的變化、病毒核酸轉陰時間。

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成功達到預設的主要療效終點,11種預設的臨牀症狀均快速緩解,首次達到持續恢復中位時間縮短2天,XBB變異株亞組患者同樣提前2天。

除此之外,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可以快速顯著降低病毒載量,尤其在中國目前流行株XBB變異株感染亞組患者中,患者的病毒載量下降幅度比安慰劑組高0.83 Log copies/mL (P<0.0001)。同時,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相較安慰劑可以縮短患者核酸轉陰中位時間2天,且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當,多數不良反應可自行恢復。

SUMMARY

總結

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使得對抗病毒藥物的需求非常迫切,隨着秋冬季的到來,新冠病毒感染再度成爲臨牀亟待解決的問題。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通過抑制3CL蛋白酶發揮抗病毒作用,III期臨牀研究也證實了其臨牀療效,期待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上市後物能夠在控制新冠病毒傳播和提高患者恢復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https://www.nmpa.gov.cn/zhuanti/cxylqx/cxypxx/20231124150105117.html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311/t20231110_270578.html

3、張福傑,王卓,王全紅,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J]. 中華臨牀感染病雜誌,2023,16(1):10-20.

4、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說明書

5、Zhou S, Hill CS, Sarkar S,et al. β-d-N4-hydroxycytidine Inhibits SARS-CoV-2 Through Lethal Mutagenesis But Is Also Mutagenic To Mammalian Cells. J Infect Dis. 2021 Aug 2;224(3):415-419.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最新前沿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所有觀點不代表梅斯醫學立場,亦不代表梅斯醫學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