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涼山”寒門學子出大山 背洋芋翻山讀書成歷史

圖爲學生放學走出小涼山學校。小涼山學校供圖

中新網麗江9月13日電 (繆超)“如今,學校就在隔壁兒子腳享福!”放學時,沙永林接到9歲的兒子,父子倆從小涼山學校步行幾分鐘就回到了僅一街之隔的幸福家園小區

近日,記者走進國家級貧困縣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寧蒗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近年來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每年近三分之一的財政支出投入教育,確保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人人都有好學上”。

圖爲航拍小涼山學校。小涼山學校供圖

寧蒗俗稱“小涼山”,山區面積全縣總面積的98.4%,是目前雲南尚未摘帽深度貧困縣之一。“揹着洋芋,翻越大山讀書”,曾是寧蒗深山學子真實寫照

沙永林是寧蒗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曾經住在戰河大坪村,那是一塊處在橫斷山脈某處山頂上的一縷平地,“我的小學在另一座山上,上學放學都要走3個小時山路肚子餓了就吃口書包裡的冷洋芋,再接着走。”

脫貧攻堅中,沙永林跟隨2800餘戶貧困戶一起搬遷到在寧蒗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點附近就有一所佔地150畝、投資2.37億元的“小涼山學校”。

小涼山學校校長盧英常告訴記者,學校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是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的配套學校,“學校現有92個教學班,中小學生共4500餘人,其中進城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1792人,低保家庭學生1013人。”

記者走進小涼山學校,學校軟硬件設施齊全民族化園林化現代化標準化的鮮明特色撲面而來。盧英常說,寧蒗教育起步晚,起點低,1951年寧蒗才成立了第一所小學,“教育扶貧承載着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歷史使命,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現已成爲寧蒗人的共識,用讀書改變命運,用知識成就未來。”

如今在寧蒗縣,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開闊最漂亮的地方校園。投資2.37億元的小涼山學校、投資2.43億元的寧蒗二中、投資4000萬元的寧蒗第三幼兒園……投資教育可謂不惜本錢孩子們就近在漂亮現代化的校園裡上課,“揹着洋芋,翻越大山去讀書”已然成爲歷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