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學校讓孩童實際體驗 在親子互動中萌芽「生活美學」
只要有藝術之眼,即可看見生活的美,也能在生活中創造出美。而如此與衆不同的眼光如何培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7年開始推動「美學教育紮根計劃」,年年以兒童爲主角,在不同面向上植下美學種子,去年從美術館概念延伸教育想像,而今年,文化局委託沃沃美學規劃,將生活美學實踐的目光聚焦於親子之間,在龍山文創基地設立了「小美學校」。
微美展:實際體驗,感受美在發生沃沃美學團隊在計劃前探訪了基地周遭國小,透過鄰近學校瞭解在地需求後認爲,對國小以下幼童而言,父母也是重要的美學資源引入者,於是他們帶來了讓親子都能一起參與的常設展「微美展─從生活開始」,以及多達90場次的工作坊與夏令營等市民活動,讓美學不囿限於師生之間的單向教學,而是讓社會大衆都能一起在「小美學校」這個情境體驗式的基地空間裡,實際感受美學正在身邊發生。
常設展「微美展─從生活開始」以開發五感爲主,分有結構構造、材質質感、形體形狀、色彩色光、數位動漫五大展區。在展間門口,即可看見探索結構的展區「自造家Maker」。該區檯面上放有一般民衆熟悉的各式零件材料,立牆則插上一排排木栓,似乎兩者間當有某種關聯。
美學幼苗,在親子互動中萌芽相較於大人對展區展現的遲疑與審慎研究,孩子的動作直觀快速,一進到該展區,即能直覺前往挑選檯面上的物品,並且毫不猶豫地放置到木栓上。而小小幼童搆不着檯面物品,一旁的父母則會自動補位,默默拾起物件,讓孩子一個一個地接過那些富含文化或教育意涵的日常結構物,在牆面上組合出自己的創作。當家庭成員協力完成作品,即是該展的初衷──美學在家庭觀衆中開始養成。
當孩子認真、有主見地將物件掛上木栓,甚至有些幼童由於太小,僅只能簡單重複將木栓拔抽取起再插回,對他們自身或大人而言,「每一步都是一場壯舉。」現場的工作人員這麼補充,「孩子會在大人的掌聲中獲得鼓舞,並且玩得更加起勁。」在如此的雙向交流中,家長能更熟悉孩子的內在世界,而孩子的美學幼苗也就此受到滋潤。揉合普世美學與在地元素,形塑孩童的獨特自信由於小美學校誕生在饒富在地色彩的龍山寺,於是展覽不僅設計讓不同文化背景家庭都能自然融入的普世美學體驗,也結合了在地元素。例如在數位動漫區,團隊不僅設計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愛的動物着色,更讓參與者精心創作出的繽紛動物,現身在以龍山寺前埕爲背景的投影幕中,甚至會在整點來場集體報時秀,既新鮮又有趣。
數位動漫區頗受歡迎,塗鴉繪畫及呈現效果吸引許多孩子的注意,然而,在這美學體驗俱全的展覽中能發現,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有一個爺爺帶着孫子看展 ,爺爺想讓孩子去熱門的繪畫區,然而,小男孩卻對該區興致缺缺,反倒在色光的玻璃貼創作,以及形狀製造所等區流連忘返。
人們在場域中選擇如何停留,如何略過,都能展現每個人的獨特面貌,或許,也是開啓其美感之門的關鍵線索所在。我們可以從這樣的學習經驗去發現,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那位爺爺帶來的孫子後來仰頭問道:「龍山寺這裡只有這個遊樂園嗎?」孩子們在遊戲似的體驗中獲得的滿足,即能逐步建構產生自信,進而形塑美學經驗的自我實現。
多角課程迸發,全民探索美學進行式在常設展之外,小美學校規劃了五系列課程,除了讓藝術家帶領孩童探索藝術的「藝術家小美」、讓親子共同參與的系統美學教育課程「大美小美一起來」、與鄰近學校合作校外教學的「小美交換生」、不怕孩子放假沒地方去的雕塑/建築美感夏令營「小美放暑假」,更有不分年齡、針對鄰里舉辦的「小美好厝邊」,讓對在地城市景觀文化有興趣的人都能參與。
「小美好厝邊」藝術課程結合社區文化,不同領域總能在接觸時碰撞出美好火花。比方青草拓印老師設計教案時,一一拜訪青草巷裡歷史悠久的店家,在說明來意後,即有熱情店家表示「這些草你們都拿去,要怎麼玩都可以」,讓老師收集了二十餘種藥材回去做實驗,最終爲參與者打造了滿富趣味特色的創作課。
艋舺淵源流長的地域文化風情,在民衆與當地社區親密交流下,讓人們不僅走進萬華歷史,還能體驗美學在當代元素的挹注後,展現出新時代的多元樣貌。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爲<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