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直銷銀行退潮,“大而全”模式或難走通

中新經緯7月24日電 題:直銷銀行退潮,“大而全”模式或難走通

作者 薛洪言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近日,多家銀行發佈公告,對旗下的直銷銀行App進行整合或關停。自2023年以來,已有近20家銀行宣佈下架直銷銀行APP服務或是收縮相關渠道,仍在上架的直銷銀行APP主要爲城商行、農商行旗下直銷銀行。直銷銀行的興起與退潮,是金融科技發展史上值得關注的現象。當下,直銷銀行爲何出現“退潮”?

所謂直銷銀行,即不設線下網點,由銀行搭建“純互聯網平臺”,在此平臺上整合自身存貸匯業務、投資理財產品。在形式上,除了獨立法人模式外,國內多數傳統銀行採納的模式,是銀行內部設立部門(事業部),成立“直銷銀行”部門或團隊,依靠母行資源發展。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早期,藉着流量紅利期,直銷銀行以其獨特的運營模式,爲銀行業務的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探索經驗。2014年後,爲更好地享受移動互聯網紅利,很多銀行在組織架構層面設立直銷銀行部,由直銷銀行部負責運營直銷銀行。相比手機銀行,直銷銀行聚焦特定產品,優惠力度更大,在初期取得了較好的運營效果。

互聯網貸款業務高速發展,通過持牌直銷銀行獨立開展業務,對母行來說,既可以拓展增量市場,最大化發掘現有客戶業務潛力,又不會對存量業務帶來衝擊,一舉兩得。對一些銀行來講,持牌直銷銀行還可以引入第三方流量平臺,通過股權綁定在流量紅利期可以發揮“1+1>2”的效果。

然而,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監管政策的調整,直銷銀行逐漸面臨新的挑戰。銀行紛紛對直銷銀行業務做減法,下架APP,整合資源。這種“退潮”現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隨着手機銀行功能的日益完善和用戶體驗的持續優化,用戶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傾向於一站式解決;此外,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退和獲客成本的上升,也對直銷銀行的運營模式提出了挑戰,銀行更傾向於化繁爲簡。手機銀行APP作爲商業銀行服務客戶的主要平臺,其功能豐富、操作便捷,使得直銷銀行的獨立存在價值逐漸降低。

從更深層次分析,監管政策趨嚴和業務同質化問題,也限制了直銷銀行的發展空間。從零開始做大一家法人銀行的窗口期已經過去,新設持牌直銷銀行不再是好的選擇。而現有持牌直銷銀行在業務層面屬於傳統銀行的子集,且缺乏線下網點支持,註定無法走“大而全”的業務模式,且又難以在線上化、數字化形態上,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面對這些挑戰,直銷銀行需要尋找新的發展路徑。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育特色業務,打造差異化的服務,以“小而美”的模式,成爲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另一方面,整合資源,將直銷銀行的功能融入手機銀行,爲用戶提供更加集中和高效的服務,也是一種可行的選擇。(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