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以勤:我所知道的國民黨黨產歷史(6-3) 搶運黃金來臺 穩住臺灣金融陣腳
蔣介石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指揮將277萬兩黃金搶運來臺,憑着這些黃金作基礎,終於穩定住臺灣的金融,渡過難關。(圖片取自萬花鏡)
作者簡介:
葉以勤先生是陳立夫先生的姨甥,稱陳立夫爲姨爸,對陳立夫的哥哥陳果夫先生,則隨表兄姐們叫大伯伯,陳果夫先生是國民黨黨產創始者。葉以勤的先翁葉學皙先生歷任美援運用委員會、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財政部國庫署長、開發基金執行秘書等要職。實際參與、規畫、推動九年國教與十大建設等臺灣重要經建與人才培育計劃。
因家世背景關係,葉以勤先生長期聽聞長輩講述國民黨產的來源、演變與運用,有許多第一手資料,是相當珍貴的歷史紀錄。如今目睹國民黨產被扭曲、追討,感慨之餘,振筆寫成萬言以上長文,其間可見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的種種建國艱辛以及國民黨產在關鍵時刻對中華民國的挹注與貢獻,均爲首次批露。由於文長,中時新聞網分5篇及最後全文1篇,共6篇,今日刊出第3篇。
抗戰期間,一切爲了救國,支援戰事。但物資缺乏,尤其是醫藥。果夫、立夫先生努力提倡研發中醫藥,成立特效藥研究所,錦德製藥廠等。生產止血療傷的雲南白藥,治瘧疾的金雞納霜等。這些都是國民黨黨營事業。
到民國34年(1945)5月,日本敗象已現,抗戰勝利在望。以黨營事業支援抗戰的任務即將告一段落。陳果夫先生已開始規劃之後因應建設國家需要的黨營事業運作方向。因爲,從中央到各省市縣鄉鎮黨部,以及事業機構,黨工人數衆多,開支非常龐大。爲了籌措黨費,所以訂定方針和規範。在重慶召開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第16次會議中,通過「關於籌措黨費之決議案」,訂定黨營事業發展的三原則,5項方針及6大範圍。
原則第一項是:凡屬應由政府辦理者,分別移歸政府各部門接辦,藉以減少黨部開支。第二項是寬籌基金,取其子息。或以基金投資各項舉辦各種生產事業,所獲之利潤,供給中央及省市黨部支用。第三項原則爲運用基金創辦各種事業以鞏固黨的經濟基礎。黨費基金應即全部投資於各種事業,以鞏固本黨之經濟基礎。
根據這三原則,擬具5項方針:第一,黨營生產事業,以實踐三民主義經濟政策爲原則。第二,以有關國計民生,文化教育,而同時便利黨的活動者爲宜。第三,黨營生產事業應完全依照合法手續,成立合作社或公司組織。對外不用黨的名義。第四,凡中央及地方政府,所有獎勵人民舉辦之生產事業,黨部應該儘量助黨員率先創辦。第五,各事業機構中,所需之人員,除專門技術人才向外界聘用外,均以由各主辦黨部,就現有人員及所屬之黨員中選用爲原則。六項範圍爲:文化事業,電影事業,合作事業,運輸事業,金融保險儲蓄事業,農林畜牧事業。
抗戰勝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說是無條件,其實狡猾的日本人是有條件的。當時蘇聯派兵迅速進入東北,將日軍作爲侵華後勤基地,存放於東北的軍備物資,精良的武器彈藥,先進的工業設備等,全部蒐括搬遷一空。並且擄走大批日軍作爲奴工。武器彈藥後來裝備了共軍,而各地原爲游擊隊狀態的共黨共軍,除了搶接收日軍及日人物資設備,也盡力破壞交通,以延長國民政府方面前往接收的時間。蔣介石當時急切無奈,只得請求日本人幫助維持交通,並要求日方只能向國府(國民黨)投降交接。
而蔣介石相對應的,就是向國人呼籲以德報怨,將全部日人平安遣返回國。臺灣的接收工作因共黨涉入不多,也就大至順利。大部分日產當然是由國府的適當對應單位接收;若找不到適當對應單位,則看是否在黨營事業中找適當單位接收。因此,廣播電臺就只得找黨營的中廣公司。電影公司就找到中央電影公司接收,各地屬於廣播電臺和電影公司的設施房產土地、戲院,甚至眷舍也接收了。
利用對日抗戰生息壯大的中共,在蘇聯大力支援下,很快的發動武裝叛亂。而已經精疲力盡,未及喘息的國府無力穩定經濟與民心,兵敗如山倒,失去大陸江山,退居臺灣。但在最後危急之時,蔣介石在下野狀況下,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指揮將黃金和故宮文物搶運來臺。憑着這些黃金作基礎,終於穩定住臺灣的金融,渡過難關,讓中華民國慢慢在臺灣站穩腳步,成功的發展起來。國民黨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爲這個國家人民,奉獻犧牲努力,是歷史的事實。
國民黨來到臺灣,確曾帶了一些資金,並搬遷了少數事業機構來,但並不是非常多。可是,爲什麼後來會有那麼多黨產資金,國民黨黨產與臺灣的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大清楚。於是,污衊,謠言,沒有證據憑空抹黑,比比皆是。反覆被引用的結果,曾參殺人和三人成虎的情況上演了。現在,居然藉着不實的傳說,立法訂定「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企圖清算鬥爭,徹底催毀國民黨。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