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棒打肥貓... 可別誤殺專業經理人
隨着國際上對上市櫃公司董監事、經理人酬勞要求透明化,臺灣是否要逐一揭露年酬勞,確實是值得探討的議題,但如何不要因而扼殺專業經理人才,更值得凝聚社會共識。
臺灣薪資水平長年倒退嚕,年輕人普遍低薪,也造成社會某些人「仇高薪」的不正常心理,這是臺灣社會畸型的現象。
誠如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所說,臺灣現在有很多問題就是「不尊重專業」與「薪水平庸化」,爲何王建民及陳偉殷要到美國打聯盟,因爲國外專業受到尊重,以陳偉殷年薪達新臺幣3~4億元來計算,平均一顆球高達10萬元,比很多人的月薪還高,這在國內恐怕無人可以接受。
黎方國表示,只要不是酬庸或利益輸送,他個人贊成給予專業非常高的報酬,但也不希望在社會大家都還無法真正尊重專業的情況下,充份揭露酬勞造成當事人困擾,甚至遭到小股東的抹黑、質疑等。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公司治理已成顯學,各上市櫃公司董監事及經理人酬勞備受市場關注,如何讓專業經理人取得應得的報酬,又能將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也是投資人所期待的。
以臺灣之光臺積電爲例,董事長張忠謀及其副總層級以上,有12位年酬勞在5,000萬元,其中更有5位超過1億,但應少有投資人有異見;此外,代工天王鴻海表現也是有目共睹,呂芳銘則是鴻海唯一年酬勞超過1億元的高階人才。至於開發金總經理楊文鈞年酬勞逾1億元,但開發金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0.13元,表現並不理想。
因此,各上市櫃公司董監事、經理人每年到底領多少錢?尤其是1億元以上者到底是多少?很多人都很好奇想知道。若現階段還無法做到逐一揭露,是否至少應將級距再分得更細,讓投資人更能檢視董監事、經理人酬勞真實情況,也還給專業一個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