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貨幣戰爭將打響?不僅是日本,亞洲貨幣紛紛貶值,譚雅玲:不存在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日元的“避險貨幣”光環正在消散。

今年以來,在美聯儲加息、美元指數走高以及俄烏衝突下,全球多個貨幣進入貶值模式。

5月12日,歐元擴大跌勢,至1.0444美元,爲2017年1月以來最低;英鎊兌美元失守1.22,日內跌幅0.42%,續刷2020年5月以來新低……而日元匯率已經貶值到1美元對130日元的水平,爲20年低點。

在日元大幅貶值的背景下,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其他國家貨幣也有走弱跡象。5月12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82關口,日內跌約600點,續刷2020年9月以來新低。

事實上,3月以來,人民幣、韓元、印度盧比、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

一般在國際貿易中,貶值有利於該國的出口貿易。而此番日元貶值,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卻形容爲“惡性日元貶值”。

“短期看,日元貶值速度高於其他幾種主要貨幣,主要內因是日元低利率,在美元加息和加快加息下利差凸現,外因還有進出口貿易結構影響。”《世界的人民幣》作者孫兆東5月11日告訴時代財經。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副會長譚雅玲進一步對時代財經指出,近年來,日本貿易從以出口爲主轉爲以進口爲主,自從去年全球大宗商品大幅上漲,已經給日本國內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貶值無異於加大了對經濟的衝擊。

有輿論認爲各國貨幣競相貶值,並稱之爲新一輪“貨幣戰爭”。在譚雅玲看來,目前俄烏陰霾不散、經濟不景氣加重、原材料上漲不停歇,這使得貨幣走勢備受干擾,不存在所謂的“貨幣戰爭”。

“貨幣貶值的好與壞,要視乎各國的實際情況。當下,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效益,已經遠比貨幣貶值對貿易帶來的正面效應更大了,因此希望貶值緩一些。”譚雅玲稱。

大宗商品漲價疊加貿易逆差,貶值使日本經濟備受衝擊

對於近期日元大幅貶值的原因,譚雅玲指出,首先是由於日元指數與美元指數對標有關。

今年3月,美聯儲加息的節奏循序漸進開展。上週市場焦點圍繞於各央行利率決議,其中美聯儲例會加息50個基點如期而至,英國央行也跟隨美聯儲步伐自去年12月以來連續第四次加息,澳聯儲則將現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35%。

在全球加息潮逐漸掀起的預期下,由於美元在投資組合中起到對衝作用,避險資金相繼流入美元。上週美元指數大幅收漲1.02%,刷新2002年12月以來的新高103.95,創近20年新高。與此同時,與美元掛鉤緊密的日元貶值程度也刷新了20年紀錄。

譚雅玲還注意到,日元貶值的速度比美元指數的升值速度快。“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一直在升值,年初到現在升了8.9%,而日元貶值,從今年年初到現在貶了30%。”

譚雅玲分析,疫情以來,日元的波動相對較小,跟其他貨幣比起來,此時的波動具有周期修正的意味,週期性修復背後與日本所處的經濟環境、經濟結構以及貨幣政策有關。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浙江省委員會官網分析文章也指出,在美、英、歐等央行均已開始緊縮步伐或發出緊縮信號之時,日本央行卻仍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分析顯示,日本與其他國貨幣政策的分化,疊加近期高油價帶來的貿易收支赤字與貿易條件惡化,共同推動了日元的快速貶值。

“日本曾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但現在日本已經出現了貿易逆差,進口大於出口,不再以出口爲導向。”在譚雅玲看來,近期日元快速貶值原因主要是鉅額貿易順差不再。

據寶城期貨研報數據,去年日本貿易收支逆差爲53749萬億日元,這是近兩年來日本首次出現貿易逆差,且逆差額爲歷史第四高水平。寶城期貨研報指出,全球能源危機導致日本貿易順差變爲貿易逆差,這意味着日本很難維持原有的大規模海外淨債權資產,從而使得日元在套息交易解除後購回日元資產的規模不斷縮水,從而導致日元匯率被動貶值。

“日本本身資源非常匱乏,疫情後經濟復甦以來大宗商品以及原材料的上漲,對他們來講是不利的,所以日本國內是希望抵制日元貶值。”譚雅玲分析。

期貨日報也指出,雖然日元貶值能夠提振日本出口,但目前日本已經是以進口爲主國家,由於日本能源和其他大宗工業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在全球能源價格持續高位的背景下,不但會惡化日本居民消費,還將進一步擴大日本貿易逆差,惡化經常賬戶差額,日元匯率陷入貶值的惡性循環。

日本經濟新聞社估算,2022年日本經常項目或出現42年來首次逆差,如果日元持續走軟,且國際原油價格漲至每桶130美元,2022財年日本經常項目逆差將達16萬億日元。

海銀財富預測,鑑於日本貶值源於美日利差走闊,未來日元有可能在5-6月創出新低,貶值到130-140區間。

但據華爾街見聞報道,週四,一份會議意見摘要顯示,日本央行董事會在上個月的會議討論中表示,無意改變政策去幫助解決日元跌至20年來低點的問題。

亞洲貨幣競相貶值引“貨幣戰爭”?專家:不存在

在美元指數走高、日元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亞洲其他國家貨幣也在近期有走弱跡象,3月以來,韓元、印度盧比、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

譚雅玲指出,全球所有貨幣都跟美元相掛鉤,美元升得快,各國貨幣出現貶值,但譚雅玲也注意到這些貨幣貶值的速度緩急各不相同。

“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的匯率市場不完全自由化、市場化,因此它們的匯率波動率較小。”譚雅玲稱,近年來,日本的出口加工貿易轉移至東南亞周邊的國家,美國加工貿易也往亞洲轉移。當下,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效益,已經遠比貨幣貶值對貿易帶來的正面效應更大,因此希望貶值緩一些。

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官網,以出口相似度指數(ESI)來衡量,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越南、印度等國家在出口商品結構上相似。分國家來看,在過去二十年間,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與其他東盟國家的出口相似度穩步擡升,反映了其深入全球產業鏈的過程。

在國際貿易中,若國家之間出口的結構相同,則意味着競爭,而一國貨幣的貶值更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貿易。因此,東吳證券近日在一份報告中稱,人民幣匯率近期貶值,也發生在日元以及韓元競相貶值的新一輪亞洲“貨幣戰”硝煙漸起的背景下。

對此,譚雅玲持不同看法。譚雅玲指出,貶值的好壞要視乎各個國家的經濟環境、貿易結構而論。目前俄烏陰霾不散、經濟不景氣加重、原材料上漲不停歇,使得貨幣走勢備受干擾,現在不存在“貨幣戰爭”的邏輯。

“當下不存在貨幣本身的邏輯對標和熱錢投機的炒作。貨幣們真要打仗,也是這些貨幣先有資質以及相互抗衡的能力,現在都形成不了這種邏輯,不必渲染炒作與恐慌的情緒。”譚雅玲補充道。

至於日元大幅貶值對中國的影響,譚雅玲提醒慎防日本撤資。“日本企業發的工資都是日元,如果日元貶了30%,意味着他們的薪資要縮水。在這情況可能就會刺激包括日本、韓國這樣的投資企業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