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友匯”:南極是一生必去的地方

本站旅遊專訪(圖文張海燕

前言】2010年11月23日,中國首次南極包船-130位精英企業行修之旅即將隆重啓航,成爲中國旅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北極旅遊隨着國民經濟發展而逐漸向國人揭開面紗。爲此,本站旅遊頻道採訪了組織此次活動的“心友匯”董事長,談下南北極遊的見聞感悟、環保理念以及高端旅遊的發展前景。

嘉賓】賀志軍,心友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題】南北極環保之旅

“心友匯”的南北極之旅以及環保理念

Q:“心友匯”之前去過北極,今年還會去南極。這是地球最後的兩塊淨土。那在“心友匯”的行程中,在飲食、行程定程以及廢棄物處理方面都有哪些具體保護環境的措施呢?

A:首先我覺得旅遊跟環境其實並不是矛盾的,世界很多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大量遊客,但他們的環境保護得很好。

在旅遊方面,更重要的是人跟環境、跟大自然是一種什麼態度。南北極有句很經典的話,除了照片和回憶什麼都不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所以,一個環保的旅行關鍵在於出行人的環保意識文明程度。包括上海世博都有很多遊客,其實都是在不斷地提升我們的文明程度。隨着中國人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成爲受歡迎的遊客。

Q:2010年5月27日,由“心友匯”主辦的“首屆中國極地環保之旅”正式啓航,匯聚100位南北商界精英,共同品味14天北極之旅,而作爲此次北極之旅啓航重要標誌的“環保交流會”也首次在哥本哈根拉開帷幕。“哥本哈根環保交流會”有什麼具體的成果?能夠促進環保事業的?

A:在北極環保之旅裡面,在哥本哈根,我們跟丹中商業協會一起舉辦了環保交流會,有很多丹麥的環保企業就再生資源的利用,新能源的開發等問題和中國企業家進行交流。

之後我們參觀了丹麥的環保企業,在北極之旅的船上,有很多環保的講座。上次中國的企業家佔了半條船,其他人都是來自世界46個國家的氣候專家、環保專家。我們舉辦了很多講座,去提升大家對於環保、氣候、對生態保護的認識。

收穫第一:讓我們的企業家認識環保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第二:怎麼樣結合自己的企業,在自己的企業行爲中灌輸環保的意識。第三,怎麼樣借鑑國外的先進的環保企業的經驗,在低碳經濟的新的大環境下,發現新的商機,在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通過自己的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交流會後,我們有些企業家已經開始跟丹麥的企業進行洽談,有一些技術和項目的合作。

Q:我們期待這方面有一些新的成果出而來,剛剛你的話中很多次提到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你怎麼看待中國企業家對於環保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家在這方面已經有哪些成果?需要努力的方向又是什麼?

A:隨着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一批批的企業家成長起來。可能在創業初期,他們想的是怎麼樣發展。現在大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到要回饋社會,也意識到隨着企業的發展帶來的對環境的影響。其實應該是說,中國的企業家應該越來越多地瞭解環保,以自己的行動,在自己的生活中、在企業中去結合環保來發展。在這方面,很多中國的企業家在思想上、理念上已經有認識了。具體怎麼做,這個是需要更多的企業家在一起,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真正成爲社會的榜樣,爲社會做更多的回饋的工作。

Q:據我們的瞭解,在南北極的行程中,成員都是要很小心注意自己的行爲,不可以隨便撫摸企鵝,上下船要消毒,在之前的行程中,很多這方面的例子,能具體的說下是細節,是如何保護極地的環境的?

A:去到極地,除了我剛剛說的不能帶走東西,除了腳印什麼都不準留下,還要不能打擾到動物,保持兩米的距離,對植物非常小心。到了那種狀態,大家自然就有了很小心翼翼的感覺,如果回到城市,大家能保持這種狀況,對我們整個人的行爲,人跟大自然的相處都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