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人才緊缺領域專業、調整培養模式,北京優化中招貫通培養項目

藥事管理學、藥理學、化妝品原料、化妝品儀器分析……北京工商大學學生李澤亞課表滿滿當當。明年7月,她將拿着本科學歷畢業證,從這裡正式畢業。和大部分人通過讀高中考大學路徑不同,李澤亞沒有在普通高中讀書,也沒有經過高考,她選擇的是一條叫“貫通培養”的路,中考填報志願時選擇了就讀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市屬高校合作的貫通培養項目

貫通培養項目是北京市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由部分職業院校與示範高中、本科院校、國內外大企業合作,選擇對接產業發展的優勢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完成高中階段基礎文化課學習後,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專業教育。

貫通培養學制爲7年,其中前3年爲中職教育階段,中間2年爲高職教育階段,後2年爲本科教育階段。該項目於2014年正式啓動,2015年開始招生。2022年7月,北京市的貫通培養項目將迎來首個“收穫期”:首批完成專升本轉段的學生將從本科高校畢業。

自項目啓動至今已六年,貫通培養項目的進展如何?學生們是否有所收穫?貫通培養項目未來該如何發展?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教委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副處長餘俊、相關學校及學生,試圖給出答案。

“繞過”高考進大學,一樣能拿本科學歷

從瞭解到最終報名北京電子職業技術學院的“貫通培養”項目,李澤亞並未有過多的猶豫。“當時是有個宣講,我對項目中的生物技術專業挺感興趣,而且最後可以進入大學拿到本科學歷,還挺好的。父母也挺支持的。”

2015年參加中考的李澤亞分數是500分,那一年北京市房山區500分(含加分)及以上的考生爲1979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李澤亞被一所好高中錄取的概率並不高。

對於像李澤亞一樣的學生而言,在進入好高中、好大學的路不好走時,“貫通培養”項目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事實上,在貫通培養項目設計之初,就有着自己的“目標人羣”。餘俊表示,貫通培養更適合那些學習成績中等,但是對某個專業有濃厚興趣,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明確規劃,有志於成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學生。

餘俊表示,通過貫通培養項目,學生在熟練掌握一門技能的同時,不經歷普通高中,也有機會升入本科高校學習,“開展貫通培養的目的,就是爲了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探索素質教育的新路徑,讓更多的學生有成長成才的機會。”

目前在首都師範大學讀學前教育的楊婉婷,就是餘俊口中“適合貫通培養項目”的學生。

“英語和數學差一些,當時如果通過普通高中再考大學的話,文化課不補課肯定不行。而且總感覺上高中的話,壓力會比較大。”李澤亞對文化課並沒有多少興趣,相反對體育美術舞蹈之類的課程更擅長,她還報過美術課外班,也加入了學校(初中)的藝術團,參與各種表演。

2017年中考,楊婉婷考了493分,最後選擇就讀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也綜合考慮了我媽媽的想法,他們覺得這條路前景還是不錯的,而且我也比較喜歡。”

招生專業緊貼北京發展需求

從2015年至今,經過六年時間的發展,貫通培養項目逐漸成爲了不少北京考生的選擇。作爲“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的中職學校之一,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從2017年開始參與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

2020年,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通過貫通培養項目招到了548分的中考考生。“這是目前北京市選擇貫通培養項目的學生中,考分最高的一位。我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是460分,但是能招收到將近550分的學生,側面也能說明學生對這個項目、對我們學校還是很認可的。”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副校長鄭豔秋如是說。

根據政策要求,貫通培養項目的招生對象爲符合當年中考升學資格的北京市正式戶籍考生,通過中考在全市範圍內招生。記者在梳理中發現,自2015年至今,貫通培養項目的招生數量逐漸穩定在三千人左右。

2015年,北京首次推出貫通培養項目,首批共有6所職業院校參與,計劃招收考生2270人。作爲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項目,貫通培養項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北京市教育考試院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2015年中考志願填報貫通培養試驗計劃的考生達到10232人,報錄比爲4.5:1。此後直至今年,貫通培養計劃的招生人數都穩定在3000人左右。

同時,貫通培養項目開設的招生專業也越來越緊貼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近年來陸續推出的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養老服務、軌道交通、信息安全與管理、大數據技術與應用、雲財務會計、智能樓宇、文物保護與修復等專業。

以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爲例,該校自2017年成爲貫通培養試驗項目學校後,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農學院、北京城市學院等高等院校及聯想、百度、華晨寶馬、上汽大衆、字節跳動、京東等知名企業合作。今年,學校還開設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大數據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智慧農業技術、學前教育、航空服務7個專業。

綜合專業知識與實踐,課程由三方聯合設計

貫通培養追求的不是考出好成績,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綜合實力能夠得以提升。這樣的培養目標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基本上平均一週有32節課,文化課和專業課對半分。”回憶起當年在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上課的情景,楊婉婷覺得很開心,與普通高中相比,物理、數學這些比較難的學科,學習的知識難度都有所下降,自己接受起來也容易,同時還有很多舞蹈、美術、鋼琴等專業課,其中僅舞蹈一門課程,就包含了民族舞、古典舞、傣族舞、藏族舞等不同的舞蹈種類。

考過鋼琴三級、拿到保育證書,楊婉婷還學習了包括幼兒衛生學、幼兒發展概論等在內的衆多學前教育學專業知識,“對我來說,貫通培養項目的課程偏向專業的多一點。特別意外的是我們還學習了很多禮儀課程、茶文化課程等等。”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貫通培養項目的課程主要包括文化課、專業課以及實踐課三類。

鄭豔秋表示,從中職階段來講,文化課是按照普通高中的統一標準來教授的,“我們聘請了昌平區教研員入校指導,學校的老師也要參加培訓,比如相關課程教學的標準,在文化課上我們是橫向跟普教一起進行教研。”

在專業課上,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則更多地與對接大學共同設計,“比如學習編程,那按照7年的學習時間,每一個階段應該學到什麼樣的程度。本科階段的整個專業課程都是按照職業人才的成長能力培養去一體化設計的。”同時,在實踐課程上,學校則更多地與企業合作,“學校本身有企業環境,學生可以通過做項目去學習。同時,我們也會請企業的人來給學生上課。”

在餘俊看來,由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行業企業三方統一設計課程的方式十分必要,“學生在學習基本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掌握一門專業的技能,企業能夠提供一線的工藝和規範,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能夠更好地適應產業轉型需要。”

進入本科階段之後,楊婉婷發現很多課程都有了變化。同樣是鋼琴課,大學老師會更偏重鍛鍊學生邊彈邊唱、手眼協調的能力;同樣是聲樂課,大學老師會更多使用民歌唱法,因爲流行唱法容易帶偏小朋友;專業類的課程也更多了,既有幼兒體操也有開展體育遊戲、編寫體育遊戲教案等……

如何在本科階段銜接高職階段的課程、同時繼續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

“我們的學生不是直接插班進入大學,跟其他大學生一起培養,這樣就又回到了學科型道路的老路,也就失去了貫通培養的意義。升入本科之後,貫通培養項目的學生們是單獨編班的。”餘俊表示,這種方式可以延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色。

貫通培養項目並非“保險箱”,考覈將越來越嚴格

2020年9月,首批貫通培養項目的學生迎來了專升本轉段考覈,幾乎所有學生都順利轉段進入了本科階段。

李澤亞告訴記者,專升本轉段考試的試卷是由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和北京工商大學聯合設計的,“一天考兩門專業課,別看只有兩門課,因爲正好趕上了疫情,是線上考試,出題的形式主要就是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這樣的題目,還是比較有難度的。”

楊婉婷所在班級的95人也全部順利轉段,“除了轉段考試的成績,還會綜合考慮前五年的學習成績,包括文化課和專業課。”

據介紹,貫通培養項目分爲中本貫通和高本貫通兩個類別,學制均爲7年,其中前三年爲中職教育階段,中間兩年爲高職教育階段,後兩年爲本科教育階段。期間分爲兩個轉段,第一個轉段是從中職到高職階段,通過院校內部的轉換程序來進行;第二個轉段是高職到本科的轉段,按照北京市教委每年統一公佈的專升本的相關要求來執行。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第一個轉段主要在職業院校內部進行,基本不淘汰學生;第二個轉段則難度更大,由職業院校和本科高校共同商定轉段考試的相關要求,轉段評定則由轉段考試和日常考覈兩大部分組成。沒有明確的淘汰率,只要達到轉段相關要求,就能成功進入本科院校學習。

“躲”過高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進入大學,貫通培養項目似乎爲中考生提供了一條捷徑。不過,餘俊提醒,“貫通培養項目並不是‘保險箱’,並不是進來以後就肯定能夠升本。學生在每個轉段必須要達到相關的要求,才能夠進入下一階段學習。去年是第一次專升本轉段,以後在考覈方面也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嚴格。”

“貫通培養”項目今年再優化

歷經六年發展,北京職業教育發展的“小而美”探索有了新調整

5月11日,2021年北京市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在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對外發布,該項目今年將在北京市招收初中畢業生2810名,最低錄取分數線統一設置爲490分。

在發佈會上,餘俊表示,今年項目將在培養模式、招生專業和項目學校方面繼續優化。

以往中本貫通是前三年在中職院校學習,後四年在本科院校學習,高本貫通是前五年在高職院校學習,後兩年在本科院校學習。爲保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延續性,也爲了簡化貫通培養的培養模式,從今年開始,無論是中本貫通還是高本貫通,統一調整爲前五年都在職業院校學習,本科院校只接受後面兩年的培養。

同時,本着“社會需要、學生想學”的原則,結合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撤銷一批與首都產業轉型發展匹配度不高的專業,新增一批人才緊缺領域的專業。

在職業院校、本科院校的選擇上都有適當精簡,“高本貫通”項目由入選國家“雙高”的高職院校來承接,參與貫通培養的高職院校從9所減爲7所;本科高校進行大幅精簡,按照市屬本科高校分類發展的要求,貫通培養項目只對接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參與此項改革的本科高校從13所減少到7所。

進入本科階段學習已經一年,與其他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相比,李澤亞覺得自己在專業技能、實習經驗等方面都略勝一籌,理論知識則稍顯不足,“我覺得就業應該還是很好的,畢竟不管是國企還是製藥企業,其實都更傾向於有經驗的畢業生。”

明年6月,李澤亞將迎來畢業季。屆時,貫通培養項目也將迎來第一個收穫期。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