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贊成中火機組「除役不拆、以氣換煤」:低碳排兼顧供電穩定
臺中火力發電廠空污爭議不斷,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近日提議中火燃煤機組「除役不拆」、中火「以氣換煤」,主張加速興建中火1、2、3、4號4個燃氣機組,每一部燃氣機組商轉2年後,裝置容量相當的2部燃煤機組即除役,做到「早一天燃氣,少一天燃煤」,並在2035年燃煤可以全部除役,這項建議除獲中部多位立委支持,工程學者也表態認同。
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法正就認爲,蔡其昌中火機組「除役但不拆」的看法正確,可讓臺中早10年空氣品質可以更好;而且「除役不拆除」是考慮到緊急情況,萬⼀天然氣無法供應,可以留着備⽤。
林法正表示,由於天然氣安全存量僅10到15天,而燃煤電廠的安全存量一般在3個月左右,臺灣是孤島加上中共日以繼夜的威脅,以國安與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中火8部燃煤機組絕不宜輕言拆除。
林法正也強調,由於臺電自主減煤減排,中火發電量不斷下降,去年更創10年來最低。但現在中火發電量已不足支應臺中市全年用電量,不論是北電中送或南電中送,對供電穩定度而言長久是不利的,因此加速興建中火4個燃氣機組,才能更早讓臺中空品可以更好,且中部地區供電可無虞匱乏;而燃煤電廠除役不拆除,才能真正確保臺灣的能源安全。
成功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楊宏澤也對「除役不拆」發表看法,他認爲問題本質是「以氣換煤」時,燃煤機組是否仍「除役不拆」並轉爲「備用機組」。
楊宏澤進一步說明,從電力調度與供電穩定的角度來看,雖然政府已經將擴建天然氣接收站,並將其安全存量由7天延長爲14天,爲各國間高標準。
他分析,以國家能源安全角度而言,民衆根本無法忍受一整天甚至短時間的電力短缺,若發生特殊緊急狀況,導致天然氣無法順利供應,建置新發電機組絕對是緩不濟急,此時將除役未拆的機組重新啓動,仍是應付短時間的供電危機、提高供電穩定的最佳解方。
楊宏澤認爲,綜觀而言,在現有燃氣機組規劃外,加速推動另2部新燃氣機組與天然氣接收站的建置,讓中火燃煤機組除役時間,由2046年提前至2035年,並將原有機組備而不用,才能實質降低碳排、兼顧供電穩定,實不失爲我國能源轉型下兩全其美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