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成大漲推手?涉事上市公司公開“懟”券商

近期,A股市場交易情緒升溫,成交量連續數日突破萬億元,漲停的上市公司數量也隨之增多,而部分漲因推測引發市場關注。

6月22日,近日再獲三連板上海貝嶺(600171)在回覆監管函中公開回應稱,券商研報預測“未經公司確認”。

無獨有偶,創業板次新股深圳瑞捷(300977)因股票交易波動異常收到監管函,該公司迴應表示,“部分研究報告公司業績預測僅代表分析師個人觀點,敬請廣大投資理性投資,注意風險。”

A股歷史上,上市公司公開“回懟”券商研報時有出現,主觀臆測與市場的變化莫測之間,生出種種“相愛相殺”的戲碼。分析人士認爲,券商研報作爲投資者瞭解上市公司的重要渠道,券商研究所及分析師重責在肩,應在全面深入的調研後發佈論據紮實、公平客觀的研究報告,“研值”相較“顏值”更爲重要。

公開回應券商研報

深交所6月22日交易公開信息顯示,深圳瑞捷因屬於有價格漲跌幅限制的日換手率達到30%的前五隻證券而登上龍虎榜

Choice數據顯示,深圳瑞捷當日報收63.33元,漲跌幅爲-4.74%,換手率35.04%,振幅7.9%,成交額3.74億元。

深圳瑞捷雖今日收跌,但在這之前,即6月18日到21日,股價卻一度暴漲39.08%,其中包括一個20%幅度的漲停。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瑞捷主營建設工程第三方評估管理諮詢服務。從行業新聞公司公告來看,近期公司股價暴漲前後,並未有較爲重大的利好消息落地。

股價“坐火箭”般的上漲速度,很快引發監管關注。6月21日,深交所向深圳瑞捷發出關注函,提出了4個要求,包括“說明前述報道的數據來源,相關報道是否準確,如否,請對前述報道作出澄清”等,並要求公司於2021年6月24日前書面回覆該函件

深交所表示,有媒體報道稱“公司是第三方工程評估國內絕對龍頭,目前已與百強地產中的73家地產商建立合作關係,業務範圍涵蓋500餘個城市,過去5年收入複合年增長率49%。上市後公司有望通過北京、上海、成都、武漢運營基地的建設,加速全國化進程,進一步增強業務拓展和競爭力”。

研報成股價推手?

據瞭解,前述“媒體報道內容”,則來自券商對深圳瑞捷發佈的一篇研報。

6月19日,華西證券發佈題爲《深圳瑞捷:黃金賽道空間起,第三方評估龍頭踏浪來》的研報,也是該公司上市後獲券商發佈的首份深度研報。這份研報認爲,“公司2021年僅21.8倍PE估值,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給予公司基於市場法估值的116.37元爲目標價,未來6個月潛在空間110%”。

對此,深圳瑞捷於6月21日晚間迴應稱:“近日關注到部分公司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對公司未來的業績、淨利潤、市盈率指標進行了預測,現將風險提示如下:部分研究報告對公司業績預測僅代表分析師個人觀點,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風險。”

記者注意到,深圳瑞捷並非近期發佈公告迴應券商研報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6月21日,繼當月再次收穫三連板之後,上海貝嶺迎來了監管的問詢。對此,上海貝嶺表示,“公司關注到近期部分證券公司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對公司未來的營業收入、利潤水平、每股收益、股價和市盈率等指標進行了預測。公司在此提示:上述預測爲第三方預測,未經公司確認,相關信息以公司公告爲準。”

從近期券商研究所的覆蓋結果來看,中信證券在6月18日的電子行業半導體板塊MCU芯片專題研報中,建議關注該公司;針對上海貝嶺較爲詳細的介紹,僅在安信證券4月18日發佈的《老牌模擬電路領先企業,業績高速增長》研報中提到。

二者“相愛相殺”?

每遇上市公司披露財報、重大事項等事件時,各大券商研究所紛紛第一時間給出點評或解讀。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較爲希望獲得市場和機構的積極關注,而在主觀臆測與市場的變化莫測之間,生出種種“相愛相殺”的戲碼。

今年6月1日,因財務造假事件曝光的*ST信威(曾用名“信威集團”)被上交所摘牌,其曾在2016年8月被東吳證券某分析師公開唱多,稱買信威集團就是買大國崛起的信念,還讚賞公司老闆王靖爲“人中龍鳳”。“王總好”的研報基調彼時一度引發業內熱議

2020年6月,科創板明星股滬硅產業公開“懟”券商研報,且表示:“公司上市以來未接受投資機構及證券公司調研,部分研究報告對公司業績預測與公司歷史業績情況差異較大,對公司股價預計的依據不足,爲其單方面預測,未經公司確認,相關信息以公司公告爲準。”

在此之前,針對滬硅產業業績預測,國金證券、長城證券、中銀證券、華西證券、天風證券等多家券商機構相繼發佈多份研報。

2017年6月7日,著名做空機構“渾水”宣佈做空敏華控股,隨後該公司股價直線跳水,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2%,敏華控股緊急停牌。兩天前,東吳證券發佈《敏華控股:股價波動不改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給出“買入(增持)”的評級

2016年10月24日,殯葬概念股福成股份曾發佈澄清公告,對研報涉及公司的一些不準確的財務數據以及猜測的未來發展做出了澄清說明。當年11月,江蘇證監局對發佈研報的東吳證券採取責令限期改正措施的決定。

券商被研報“打臉”的事情也時有發生。2016年4月,安信證券某分析師發佈研究報告,給予全通教育“買入-A”評級,6個月目標價80.95元。然而,在研報發出後,全通教育股價持續走低。6月22日,全通教育最新收盤價爲6.59元/股。

“研值”或更爲重要

近期,深交所發佈的2020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盈利投資者更注重“閱讀金融機構的研究報告”、“閱讀上市公司的招股書、定期報告、臨時公告等披露信息”,這兩項內容的佔比分別比虧損的投資者高出11.3個百分點和7.4個百分點。

可見,作爲投資者瞭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徑,券商研究所及分析師重責在肩,研報更是不能只有“顏值”,更要有“研值”。

針對券業研報譁衆取寵、誇大事實等亂象,監管部門早已重拳出擊。

2020年5月底,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發佈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修訂稿)》《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爲準則(修訂稿)》兩份行業自律規則,分別對分析師研報質量、新媒體管理、外聘專家、廉潔從業、考評獨立性、保密制度及適用規範等七大方面做出修訂。

某機構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相較普通投資者,券商研究所作爲專業研究機構,以及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橋樑,應該更好地發揮其平臺的導向作用。分析師應對上市公司基本面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隨即發佈觀點清晰、論據紮實、公平客觀的研究報告,以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公允價值形成更好的判斷,維護好二級市場的投研秩序,向市場傳遞積極理性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