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好生活指數:生活在廣深珠 人民滿意度最高
■美好生活指數各維度測量結果分佈
重點智庫華南理工大學政府績效評價中心發佈相關報告,深廣珠三市生活條件客觀評價最高
去年,廣東全省美好生活指數趨於樂觀,不過,人民“美好生活”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是新快報記者從廣東省重點智庫華南理工大學政府績效評價中心課題組發佈的《2017廣東美好生活指數報告》(下簡稱《報告》)中瞭解到的。
該課題組就個體收支、社會公正、生態環境、政府作爲及人民獲得感等5個方面,依據《廣東統計年鑑》和《廣東省情手冊》的客觀數據,並通過問卷方式對全省21個地市121個縣(市、區)層進行抽樣,對18-70歲常住人口進行調研,以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2017年(針對2016年度)爲例開展實證研究,測量出廣東省2016年度美好生活指數並進行公佈。
■新快報記者 王娟 實習生 高睿 通訊員 盧揚帆
美好生活指數測量值 廣深珠等6市80分以上
《報告》以2017年(針對2016年度)爲例,按照確定的指標體系,計算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人民美好生活指數。
從總體情況來看,2016年度廣東全省美好生活指數測量均值爲77.5分,按滿分100分算超出中位值較多,評分趨於樂觀。21個地級以上市中,指數在80分以上的有6個,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和中山,佔比29%;其他城市指數也全部在70~80分之間。
《報告》發現,不同地市差異明顯,與其經濟排位存在一定關聯。其中,美好生活總體指數排在前幾位的是深圳(87.0分)、廣州(85.4分)、珠海(85.0分)。其中,廣州的人民滿意度得分最高,達89.5分。珠海在政府作爲上得分最高,爲86.3分。深圳在收入支出(87.8分)、社會公正(88分)及生態環境(89.8分)得分最高。
《報告》認爲,各市測量結果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在側面印證了廣東省內不平衡發展的現實矛盾(極差超過14分)。美好生活總體指數的走勢(高低分佈特點)與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關聯。箇中原因可能是廣東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各地在社會公正、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治理狀況相當程度受制於其經濟水平。
調研結果還發現,生態環境評價優於經濟和政府質量。
從全省均值看,構成人民美好生活指數的5個維度中,最高的是生態環境維度評分82.7分,其他依次爲社會公正77.7分,人民滿意77.4分,收入支出75.3分和政府作爲75.2分。
21市的大部分評價結果亦表現出類似特點。值得指出的是,廣東全省客觀評價的生態環境質量較好,或在一定程度表明近年經濟轉型和環境治理已取得成效;但政府作爲評分偏低(構成短板),則成爲下一步應當努力的重點。
關注
超一半城市美好生活體驗不及客觀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公衆對美好生活主觀體驗與客觀指標評分之間呈現反差。
《報告》認爲,站在地區的角度,客觀評價指標反映的是支持公衆獲得美好生活感知的共性基礎,但它與人民美好生活主觀體驗並不直接等同。
根據公佈的結果,廣東21市人民美好生活指數客觀評價結果高於主觀評價結果(人民滿意度)的有11個,約佔一半。
從人民美好生活指數具體測量指標得分率來看,經濟收入、養老及科教服務等具體指標爲制約美好生活水平提升的“短板”。
從地區經濟、收入水平、教育均衡和養老福利等18個二級指標看,2016年度得分率較高的是能源消耗、環境治理等類別指標,得分率較低的是地區經濟(69.7%)、收入水平(70.2%)、養老福利(69.6%)和科教振興(71.1%)。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餘額、人均支出等40個三級指標看,得分率較低的有科技研發人均政府撥款數(71.7%)、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70.9%)、基礎教育在校生均預算支出(70.6%)、人均節能環保支出(67.6%)、境內住戶存款餘額(68.1%)等,成爲實現人民美好生活所需政府及社會共同關注的重點。
解讀
測量“人民美好生活指數”有什麼用?
發現當前生活質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究竟如何界定,美好生活的理想標準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差距如何測量,以及政府在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
爲此,華南理工大學政府績效評價中心課題組提出“人民美好生活指數”並進行測量,團隊的負責人鄭方輝介紹,這是評估水平、發現問題和有針對性加以改善的前提。以廣東爲例,這一評價具有典型性,更具有緊迫性。他認爲,美好生活評價的首要目的不是問責,而是評估水平,即發現當前社會生活質量與美好生活理想標準的差距。
第一,廣東經濟體量長期居首,人均GDP已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這一節點確立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爲標杆,有助於爲其發展擴容提質增添新的動力。第二,廣東省內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突出,包括經濟社會不協調、區域發展不均衡、生態環境壓力與日俱增,以人民美好生活爲理想標準進行測量,則有助於將問題更加精準地定位,識別差距和找準方向。第三,廣東政治文明與政府信息公開程度較高,公民社會發育較好,擁有從主客觀角度測量美好生活指數的理性基礎,近年第三方機構開展諸如市、縣兩級政府整體績效評價的實踐爲此類工作創造了輿論支持。
2017廣東21市 美好生活指數測量結果
廣州85.4
深圳87.0
珠海85.0
汕頭75.7
佛山 82.6
韶關 75.9
河源 74.4
梅州 74.3
惠州 79.3
汕尾 73.0
東莞 80.6
中山 82.8
江門 78.2
陽江 74.8
湛江 74.4
茂名 74.1
肇慶 75.3
清遠 75.0
潮州 72.5
揭陽 72.4
雲浮 74.3
全省平均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