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邀臺青「傳承抗戰記憶」 政大周惠民:尋兩岸合作契機

廣西南寧抗戰研討會21日閉幕。(圖/記者陳政錄攝,下同)

記者陳政錄/廣西南寧報導

第三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昨(21日)在廣西南寧閉幕,由兩岸退將、學者研討抗戰歷史,並邀兩岸青年與會。政大人文中心主任周惠民在受訪時指出,藉由讓年輕人瞭解抗戰的歷史,以及抗戰的意義,有助於創造兩岸合作契機

事實上,「兩岸共修抗戰史」,是近年陸方推動兩岸民衆增進「中華民族認同」的重要舉措;臺灣方面,由於反對民進黨教科書領域,推動「去中國化」,亦有藍營人士文史學者提出相同看法。

▲政大教授周惠民。

周惠民在參會期間受訪坦言,研討會主要是針對年輕人,因爲他們離戰爭太遠,對抗戰沒有任何記憶,如果青年能瞭解抗戰和背後的意義,將是創造兩岸合作的重要契機。「不然離大陸越來越遠,記憶越來越模糊不是好事情。」

周惠民也提到,澄清歷史兩岸都有責任,譬如陸方也有不少所謂的「抗日神劇」,內容還包括日軍國民黨軍隊合作對抗共軍,這很奇怪。同時,除了史實客觀老師的講解、輔助教材,怎麼讓年輕人感興趣也相當重要,更要賦予這段歷史意義,才能夠傳承,有新的解釋跟連結。

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室主任李細珠說,從參與學習,青年們能夠了解到兩岸中華民族,以整體力量抗戰的經歷,並珍惜共同付出代價而獲得的結果,以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他進一步表示,臺青藉由多來大陸交流,看到與「去中國化」教科書不一樣的內容,心裡就會有思考,產生自己的想法與判斷。

▲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室主任李細珠。

本次研討會上,共有約30位兩岸專家學者發言,內容涉及抗戰時期國共合作、正面和敵後戰場、廣西崑崙戰役內容、西方世界對抗戰的認知、日本對華戰略的研討,以及抗戰與臺灣等。其中,多位學者還提到,抗戰不應該分系由國共哪一黨主導,而是在於中華民族共同打倒外來勢力入侵,都是「中國軍隊打的」,顯然呼應陸方力推在抗戰史實中求同存異、屆精神傳承促進兩岸團結的主張

研討會本屆是自2017年在南京首次舉辦後,於2018年前往武漢,今年第三屆按抗戰歷史脈絡移師廣西南寧舉行,並在20到21日研討會舉辦前,邀兩岸參訪團赴崑崙關戰役遺址祭奠先烈。「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臺灣方面包括王文燮季麟連、高安國黃炳麟等退役將領與會,陸方則有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王建朗,和前南京軍區政委解放軍上將方祖岐,以及國臺辦主任龍明彪出席,加上兩岸學者、臺灣青年學子和大陸青年,共500餘人。